侗绣手艺 一枚花针游走在黔东的花草山水间,一缕丝线勾画出侗乡的民俗与风韵。
侗绣是侗族的一种文化符号,传递着侗家儿女对黔东大地的热爱,对侗族文化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杨利梅就用了10年的时间,一针一线绣着我们美丽的侗乡。
笔者是在平溪镇北门社区的一个门面里见到杨利梅,她向笔者介绍,侗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还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而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侗族,在衣服、鞋、帽等装扮上也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之一就体现在刺绣的手法上。
杨利梅(左)正与员工共同绣制一条真丝丝巾
杨利梅的“启蒙老师”是她的母亲,一位十分传统、刺绣技艺了得的女子。
据杨利梅介绍,她的母亲从事民族刺绣一辈子,娴熟精巧的绣工手法和别具一格的图案设计,都让她耳濡目染。
尚在懵懂时期的杨利梅走出初中校门便做起了服装生意,5年间生意进行得不温不火,而出于对刺绣的浓厚兴趣,2005年的一天,杨利梅索性放下生意,在家专心跟着母亲学习起刺绣来。3年时间一晃而过,此时的杨利梅早已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2008年的一次机遇,她经熟人介绍来到“印象刘三姐”的拍摄地广西阳朔,在景区内从事刺绣工作。这期间,她的刺绣工艺得到过往游客的肯定和赞许,也更加坚定了她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信念。
人总要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靠近,杨利梅想,为什么不把咱们侗族的刺绣工艺和侗族的民族服装结合,把侗族的特色文化推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呢?
敢想敢做才是硬道理。2010年回到家乡,探索市场;2011年7月创办了玉屏民族工艺品厂,有3名员工;同年9月参加铜仁市旅游商品能工巧匠大赛获铜仁名创民族风俗奖,2012年10月参加市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设计大赛获铜仁名创优秀作品奖,2013年8月参加多彩贵州铜仁市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赛获铜仁名匠三等奖。
创业之路,困难重重。刚开始由于找不到市场,产品销量一直上不去,这可急坏了杨利梅,产品积压可能导致工厂没有资金正常周转啊。于是她“背”着自己的理想走进景区,凭借以前在广西阳朔工作时建立的良好人脉关系,和景区内旅游商品经销商达成合作协议,逐渐开拓了销售市场。市场有了,订单不断,但是却在产品供给上断了链条。
刺绣毕竟是技术活,新招来的员工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拿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为了保证售出的每件作品都是高质量的,于是她手把手传授员工绣工技艺,还千方百计送员工到更大的平台上学习手艺。现在,杨利梅的玉屏民族工艺品厂生产的产品有侗族服装、鞋子、帽子,以及独具民族风的丝巾、披肩、领带等,产品销往韩国、北京、深圳、广西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充分肯定。
杨利梅纯手工制作的侗族服装(盛装)
现在工厂年收入可达25万元左右,厂里有7名员工,均为本地妇女,员工上班采取在家工作的方式,既方便操持家务,又可以创收,一个月可有1500元左右工资收入。谈到以后的发展计划,杨利梅说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立一个侗族工艺品展览馆,为集中展示侗族工艺品、体现侗族民俗风情提供一个特定的场所。
杨利梅的产品属纯手工制作,仅一件侗族服装的制作就包括了织、染、上浆、晒、锤、裁、缝、绣等工序,工艺价值很高,而它的售价也在4500元左右。杨利梅说:“当看见一件件工艺品被顾客捧在手心里的那一刻,自己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自己手工技艺得到认可,更来源于侗族的文化深深吸引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