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侗家油炸粑

来源:玉屏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油炸粑,全国各地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其外形、味道、制艺也各有不同各有千秋,然而,在众多油炸粑中,玉屏侗家人的油炸粑独树一帜,别有风味,成为区别于他乡异地的特色小吃。

  《贵阳日报》高级记者晓瑞在散文《黄黄的侗乡油炸粑》中写道:“在侗乡玉屏,我吃到了一种难以忘怀的侗家小吃——黄黄的油炸粑……放进嘴里,这油炸粑果然不一般。外酥里嫩,油而不腻,脆中有香,让人食后回味无穷。”

  油炸粑作为小吃,是玉屏人非常喜欢的早餐食品。它既可单独食用,也可作为吃粉吃面的配品;既可趁热吃,也可在一定时间内作为干粮备用冷吃。因其味道清香、油而不腻、口感酥嫩、富含营养,它不仅为侗家人喜爱,也备受外地人慕名追捧。


  油炸粑好吃,其制作工艺也并不复杂,大致工序是:

  其一,选料。主要是大米和黄豆。大米选用本地产粘性不高的籼米,以“贵朝”米为最好。大米和黄豆的掺合比例为5:1,一斤大米兑二两黄豆。

  黄豆份量不大,但作用非常大。第一,调配营养成分。黄豆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含高品质的蛋白质约40%,为其他粮食之冠,享有“豆中之王”和“植物肉”、“绿色的乳牛”的美誉,使油炸粑的营养更为丰富全面。第二,调适口味,增加豆类的清香。第三,粑肉膨松,改善口感。掺黄豆能使油炸粑变得更加膨松,既改善口感,又使外观变得更丰满美观。黄豆比例太小,油炸粑会变得粑肉紧实发硬,如吃死饭坨;黄豆比例太大,则会造成粑体过度膨大,轻则变成“奶奶”(妇女乳房)粑,重则膨爆,变成粑壳。控制大米和黄豆的比例非常重要。


  其二,制浆。首先,将大米和黄豆淘洗干净,放入水盆或水缸中浸泡。夏天约浸泡八小时,冬天约浸泡十二小时,浸泡程度以手能捻碎为佳,以求石磨或电磨能磨成浆。第二,浸泡完成,就放入磨子里磨浆。浆的稀稠浓度,以浆不挂瓢为好,即用瓢舀浆,而后往下滴,以浆能从瓢沿自然流下而又不粘挂瓢沿为宜。

  其三,配料与调味。油炸粑有带馅与不带馅两种,带馅则多为辣椒馅。辣椒馅,以新鲜的青辣椒红辣椒为多,剁成小颗粒,适当地加些生姜、豆豉或盐菜之类,用油盐炒熟备用;馅里要适量加一些清香的芬葱末,葱末不放进锅里与辣椒一起炒,否则,炒死就不香了。为了保证不带馅的粑有味,在磨好的米浆里要少量地加一点食盐和味精等调味品。

  其四,油炸。做油炸粑,有一个特别的工具,即粑盒。粑盒是用白铁皮制成的一个类似于以前卖酒的人用于打酒的酒提,下面是一个直径约6厘米,高约2厘米的无盖圆盒,边上粘一根约20厘米长的提把,提把的上端弯成一个半圆的勾形,这弯勾既便于操作手提,也便于油炸时靠挂在锅沿的铁架上,以不至歪倒在油锅中。


  当油烧到七成热,就可以炸粑了。如果是炸不带馅的粑,就直接把浆舀进粑盒里。如果是炸带馅的粑,则先舀半盒浆,便将辣椒馅加一点在粑盒里,然后再把盒里舀满米浆。粑盒装好米浆,就稍稍地斜着将粑盒浸入油锅,待到粑盒里的粑成型时,就提起粑盒,将盒里的粑倒出来,继续在油锅里炸。此时,火不宜太大,避免炸焦炸糊。

  炸的过程中,要轻轻翻动,让其两面受热均匀。粑的颜色,从白变成嫩黄,再变到橙黄,最后到略略的焦黄,但切不能出现焦味与糊味。当粑两面出现橙黄时,就可以出锅了,顺手放在锅沿的沥油架上,沥去余油。在沥油与晾冷的同时,粑的颜色也在继续变化,从橙黄变为最后的焦黄。油炸粑的特殊香味,此时已是四下飘散,让人馋涎欲滴。

  油炸粑从锅架拿下,食客便可大快朵颐,一饱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