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玉屏:丝竹婉转 遗韵悠悠

来源:玉屏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丝竹婉转 遗韵悠悠

玉屏,因箫笛,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城。懂音律又热衷于把玩箫笛的,如果不知道玉屏,恐怕要落人笑柄。

传承(姚林屏摄)

玉屏箫笛,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在明代万历年间便已名声在外,明清两代更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品种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箫一笛,发展到现在的7箫12笛100多个品种。几经沉浮,它始终以一种清新脱俗的姿态,穿越历史烟云,从民间走向官方,从国门走向世界,继获评巴拿马金奖等多项国际民族民间乐器大奖之后,再次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使者,得到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赞赏。

作为中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侗族人口占玉屏总人口的80%以上,侗家人世代在此生息繁衍,形成了独有的“北侗文化”。

笛乡美少女(姚林屏摄)

侗家人“爱乐尚器”,在这里,随处可见以箫笛为主题元素的各种装饰,会吹奏的人也比比皆是,学生、干部、村姑、老人,即或弱冠之牧童,骑于牛背,也能奏出大美之声……这便是玉屏历经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氛围。

工艺大师的手( 姚林屏摄)

走进玉屏箫笛厂的制作车间,几位手艺人正把玩着手里的小扦刀,不一会儿功夫一个光滑而又美观的音孔就挖好了,记者惊讶于手艺人技艺的娴熟。据国家级箫笛制作技艺传承人姚茂禄介绍,制作箫笛的最佳竹材,是玉屏境内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这些竹子的竹管略粗,竹质坚硬、纤维细密,而且管壁肉厚,不易破裂,也不易虫蛀。此后再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少则半个月、多则数月便能制作出一支成品。

如果这只是一支普通的箫笛,完成以上工序已是难能可贵。而对于玉屏箫笛来说,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一笔一划地在箫笛上做出繁复的手工雕刻,雕刻融合了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做玉屏箫笛的人,都需要有较高的书法造诣和炉火纯青的刀法,据说,没有十年八年的磨练,是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箫笛雕刻技师的。

雕刻(姚林屏摄)

闲谈间,一阵清脆、婉转的笛声飘来,寻声望去,一位老人拿着刚做好的扁箫在吹奏。箫声细腻、清幽,我仿佛置身古时的深深庭院,低头是静谧的湖,仰望是皎洁的月。

坊间有这么一个段子。同是两根竹子,一根做笛子,一根做晾衣杆。晾衣杆颇不服气地问:“我们都是同一座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笛子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劈万凿,精雕细琢。”

玉屏箫笛 (姚林屏摄)

素有“山耸如屏,流水似玉”之称的玉屏,青山凝翠如屏风,婉约掩住半面城颜。世代傍河而居的北侗人,渔歌问答,悠然自得,善于亲近自然、乐山享水的繁衍生息之道。在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人如竹亦如笛,与其盲目追求应有尽有,不如一门心思做到一枝独秀。玉屏正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