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那些关于东门坡的故事

来源:玉屏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回忆背水随感

一弯乡间的钩月下,和朋友坐在古树下乘凉,聊聊工作后的生活变化。谈起工作后如何解压的话题,不知道谁提起一句“小时候爱和爹妈去坡上背水,这个习惯要是没断就好了……” 说起背水,对我而言好像是很久的事了,思绪不由得飘扬飞洒……

东门坡云海

背水是泛指,不只是在背上背,人们有的肩挑,有的手提,有的小车拉,甚至于用自行车驮,汽车拉……

背水人

小的时候,去背水一般是选择去东门坡或者南门坡,偶尔邻居叔叔的小车方便,则会带上我们一起去龙塘河。而我最喜欢去的是东门坡,不仅仅是因为能在登山的路上不时会看到学校里面的同学们,打打招呼,一起前行,更是贪念东门坡山腰那家粉馆的美味早餐。

从家里出发去东门坡,过了涵洞路边就有一股溪流。水声悠悠,缠缠绵绵,清清脆脆,余味无穷。灵动的音符引得鸟兽虫鸣,梦中的故事娓娓道来,城里的故事与大自然的清香被分隔开来。往东门坡的的山间小路旁,种满了松树和竹子,显得格外的悠远。经过一片落叶林,看到满地的落叶,小孩们会兴奋地玩起了“看谁捡的落叶多”的游戏。伴着孩子的嬉闹声,阳光星星点点地透过枝叶,微微地照耀着地上的落叶,落叶安详地静候着。当人们经过时,它们发出“沙沙、咔嚓”的声响,世界仿佛顿时安静了,这声音是动听的、触动心灵的,宛如天地之间的交响曲……

路过几户人家,就会到达一座小桥上。小溪流水哗啦啦,柔美、婉约。涓涓细流,潺潺流过,幽幽水韵,声声怡人。阿姨们会停下来,卸下带上来的脸帕,用棒槌反复捶打,数次上下,脸帕变得光洁如新。

东门坡的顶上是一座佛教寺庙,这里便是取水的地方了。泉水是从山顶上引到庙中来的,一口泉水下肚,甘甜清凉,沁人心脾。对于祈求平安的人们来说,在寺庙内能得到大自然的馈赠,登山的疲累都是毫不在乎的。寺庙外的平台四周摆放着四座水泥长椅子,四周用石砖砌有八十公分高的围栏,方便登山游客在此歇脚,或观赏风光。站在这个观景平台看风景又有一番滋味了。这里可以遥望远方,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世俗风景:有时只能模模糊糊看到她的轮廓,有时能清清楚楚看到她的全貌真容,有时似乎还可以透过大自然万事万物,略知世界物质本质的一二,距离八九还有许多许多。

山腰粉馆

在返回的路上有一家简朴的粉馆,拿上一碗朴素的米粉,仅仅舀上一勺辣椒,就是喷香爽口。不知是登山后的劳累还是本来的美味,在这里坐在吊床上吃一碗米粉,那一整天都是满满的活力。

背水不仅仅是为了取水,更像是一种锻炼方式,老者居多。每天清晨,从天不亮,就有人肩扛手提大大小小的水瓶,朝着坡上走去。我背水,纯粹是凑热闹,没有恒心和毅力。

南门坡顶观景亭

冬天和朋友相约去背水,到了山边,把水壶放在山下雪窝中,踏着没膝的积雪爬到山顶,站在山顶眺望山下小城,心中无比惬意。我们可以放开喉咙大声呼喊,我们可以在厚厚的积雪中玩耍嬉戏。因为山上只有我们,没人笑我们疯,没人笑我们狂。下山我们可以从山上滚下来,可以坐在山坡上出溜下来,可以骑着树枝滑下来。这种享受,这种乐趣,在我的人生中好似一笔财富,翻出来总能拨动内心的琴弦,很是快活。

我印象中有这么一个人:一患有脑血栓大爷,听人讲多年来每天坚持上下午上山背水两次。自己走起路来都很费劲,半边身体不好用,可是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数九寒天,从没有间断过。一次,我遇见他摔倒了,准备过去扶他,他说不用,我自己起来,要是你们扶我起来怕犯病了。所以他自己用了全身的力气,费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终于坚强地站起来了。每次背水看到他,我都投以佩服的目光。我没他的这种毅力和精神,但我佩服他、赞赏他。

南门坡千步梯

如今,我已有大约十年没有上山背过水了。游历于市井,栖身于楼林厦海,一遍遍地深情回想过往,更是明白背水亦如生活,需涵养柔软的心性,修炼谦卑的美德,效仿水的豁达。

 

相关链接:

玉屏人为什么喜欢上山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