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人生一味糯米饭

来源:玉屏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贵州玉屏,糯米的经典吃法,必是糯米粑无疑。糯米粑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食物,人们觉得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而糯米饭不用菜也能吃下,还不用筷子。糯米粑经常出现在清晨的大街小巷,八点之前随便找个学校,门口一定会有人卖糯米粑。摊主大婶站在手推车前,上方冒着气味浓厚的热气,手脚麻利地制作糯米粑,人群则聚拢在摊前,等待着新鲜制作的美味。

糯米粑都是前一天晚上精心制作的。糯米需提前泡发,沥干水后蒸熟,舀上一大勺猪油,将焖蒸好的糯米稍稍翻炒后装在甑子内,用文火保温,随吃随取,经猪油拌过后的糯米,口感更加香滑软糯,丝毫不腻。

摊主会先在小碗上套一个塑料袋,然后铺上浅浅的一层糯米,再以极快的手速加入各种小料:烟香干韧的腊肠片、焦黄诱人的土豆、清脆微甜的酸萝卜、香酥的花生、爽滑的海带丝、咸香的脆哨、切成碎末的折耳根、腌菜……当然,最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勺香气扑鼻的油辣椒。色泽红亮、辣而不燥、香味醇厚,富有层次感的清冽香辣,将配菜的味道层层地晕染出来。

最后,再添上一层糯米,盖住小料。将盛着糯米饭的塑料袋一提、一扭、一递,一袋糯米粑就制作完成了,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刚拿到糯米粑,先别急着吃,还有重要的一步——隔着袋子将糯米饭团捏紧实,这样它的风味才会更加好。

冬天的时候,我最喜欢捏热气腾腾的糯米粑,像是握着一个软软的暖手宝。随着不断揉捏,红红的辣椒油和棕色的酱油会渗透到每一颗糯米的缝隙中,各种香喷喷的小料也被紧紧地包裹在团子中央。坐在小摊篷里的煤炉旁,炉火映红了脸蛋,拿着糯米粑一口咬下去,细细咀嚼,舌尖、舌根、腮帮子、牙床子,嘴里的任何一个部位都能体验绵软又有柔韧性的鲜美爽润。一起烤火的路人阿姨看见我不喜欢吃花生,扔出来丢时,她会告诫我:“小毛弟,你要爱惜粮食嘞。”然后和我攀谈起她小时候闹饥荒的蹉跎岁月。

以前念书的时候,我早上总是睡不醒的,糯米饭是最方便快捷的选择——即拿即走,边走边吃。走到校门口,糯米饭也吃完了,然后拿袖子擦擦油嘴。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进校门是要检查书包的。我偶尔会藏一个在书包里面,用课本挡着,闪避过保安大叔便会疯狂地冲去教室,踩着铃声偷偷塞给同学。一句“好吃”便动绿意于恍惚,惊初花于迷茫,把微妙的情绪注释在早餐的意义上。

也许是中医认为,糯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助痘浆,暖水脏。”难怪老一辈的人都说吃糯米饭能让中气足,早上吃了糯米粑,这一天精神头儿都是棒棒哒。

酸辣咸鲜的滋味调和、酥脆糯绵的口感混搭,各类食材竟然在这小小的团子中融合得这样圆满。现在工作了的我,对于早餐的概念,好像就是填饱肚子,越快越好,那种食物填进空虚的胃里的满足感,不复存在。有幸能在上班路上再尝到一个糯米粑,也不得感慨人的悲喜很难相通,口味却可以相同,就像一份丰腴的糯米粑,十几种不同材质但终究酸甜苦辣生死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