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58年坚持,玉屏龙灯的薪火相传

来源:玉屏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玉屏:老手艺人杨政刚  58年薪火相传纸扎技艺

“初一东岳庙,十五逛花灯。燕九白云观,三十雍和宫。正月半,龙灯看......”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看龙灯、舞龙灯的习俗。舞龙灯祈福,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春节记忆。

杨政刚与老伴姚沅珍正在做纸扎工艺品

每年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家住平溪街道红花村红门溪组的杨政刚就会提前为喜迎新年做准备。

1月16日,是玉屏的赶集日,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让玉屏的气温骤然低了好几度,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赶集的热情,73岁的杨政刚也是赶集人群中的一员。

杨政刚在检查框架

杨政刚是一位纸扎工艺人。今天,他得趁着赶集日再买一些材料来制作纸扎工艺品。来到熟悉的店铺,精心挑选了一番,最终他购买了五颜六色的布花、布料等装饰品。

杨政刚正在挑选装饰品

“这些花和布料是用来装饰花船和蚌精的。”买好材料的杨政刚一边往回赶,一边笑着说。

杨政刚与他的纸扎工艺品

杨政刚很善言谈,在说到纸扎工艺时,他打开了话匣子。

“我做这个纸扎已经快58年了,这些东西看多了就会了。”杨政刚笑着说道。

原来杨政刚的父亲就是一位纸扎工艺高手,纸扎技艺精湛。杨政刚自幼看父亲以一双灵巧的手扎出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灯,便会感觉非常好奇,时常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一样,用一双巧手“变”出这么多生动的作品。以至于每次看到父亲在做纸扎时,杨政刚总会跟在父亲身后,默默地把父亲制作纸扎工艺的步骤记在心里。

杨政刚正在给纸扎工艺品绘图

但做纸扎并非易事,对于第一次做纸扎工艺,杨政刚至今记忆犹新。那时15岁的杨政刚,自己尝试着做了一个龙灯。

“以前都是看父亲做,当自己做的时候才发现有好多东西需要掌握。”杨政刚在回想自己第一次制作龙灯时感慨道:“手都不知道被割了多少道口子。因为第一次做,不太会,有时候快做好了才发现不对,只能拆了重新做。做这个一定要有耐心,不然是做不好的。”

正在做纸扎工艺品的杨政刚

对于老手艺人杨政刚来说,做龙灯的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首先,在选择竹子上就得把好关,竹子得选择韧性好的金竹和水竹。其次,是把竹子劈成细条,细条得保证大小一致,并将其打磨光滑。最后,根据自己所要制作的纸扎工艺品,把竹条弯曲、捆绑、固定成型,接着就得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了,在成型的作品上糊纸、作画、装饰。

如今的杨政刚,扎制技艺日臻完善成熟,扎出的龙灯、花灯、花船、蚌精等工艺品艳丽多彩、姿态灵动、栩栩如生,受到人们的喜爱,每年都会有周边的一些顾客前来购买。

做好的龙灯

对于做纸扎工艺,爱人姚沅珍既支持,又很心疼。“他喜欢这行,有时候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特别是冬天,晚上十一、二点都还在弄,这天气又冷,他呀!非得把手里的活干完了才休息。”

每年快到春节的时候,都有来自四里八乡的村民登门请他做纸扎工艺,大伙信赖他的手艺,笑称“老杨的名字就是招牌”。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学会了制作纸扎工艺品,纸扎技艺正经他之手,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