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流自在,舞水天上来。
源远流长的舞阳河,流经玉屏段仅46公里,却像一条长长的“玉飘带”,将其沿途无数自然风光、美丽乡村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孕育和滋养一代又一代侗家儿女,为地方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当地人视为“母亲河”。
玉屏县城(姚祖告摄)
一水拖蓝,两岸溢翠。从屏山公园出发,顺舞水而下,8公里左右,就到了侗乡新店镇,位于该镇南部的朝阳村,是侗族聚居之地,有着北侗文化发源地、北侗文化艺术之乡、“醉”美朝阳的美誉,2014年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至今保存着最为完整的传统侗家建筑,是一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女地”。
老寨五彩植物园
毗邻而居的老寨村,民风淳朴,侗文化浓郁,是民族风情保存较为完好的侗族聚居之地。秋收季节,站在该村的鼓楼广场上眺望,北侗新村溪流淙淙,曲水流觞,一副田园美景让人赏心悦目。
有山,有水,景田相望,就有了乡愁。
说好“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和小城故事”,是市委对玉屏未来发展的崭新“定位”。
游客在老寨定格美丽瞬间
翻开该镇“十三五”规划蓝图,一条由老寨村、丙溪村、朝阳村组成的三点一线“北侗文化旅游带”跃然纸上,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构建北侗民俗风情苑,打造乡村旅游、城郊休闲游、避暑度假游产业,等等。
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小康示范创建示范点,该村着力加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牌建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村民依托地理优势,通过经商、搞建筑、跑运输、外出务工、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8000元。
如今的老寨变靓了,生产生活变好了,群众的腰包变鼓了。
道塘湿地公园游人如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距离县城8公里,就进入“中国油茶之乡”原产地——朱家场镇,该镇水资源丰富,舞阳河穿境而过,茶花泉景区的泉水四季长流,地表水有混寨河,茅坡峁家龙井,堰上洪家龙井,街上鸡公洞小龙井四条水系。
道塘湿地公园
该镇因势利导,大打“亲水牌”,做足“水文章”。
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文化品牌和产业优势,利用茅坡多低山缓坡平的丘陵地势、规划建立的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全新景区——茶花泉。
茶花泉景区
茅坡村处于茶花泉园区核心区,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的要求,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完成村组道路硬化、安装节能路灯、修建垃圾池,实施集中建房106户,房屋立面改造400余户,远望村子,仿佛就是一个“百花园”。
舞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耸如屏。单就水方面,景区建有大闸蟹养殖基地,亲水文化园,湿地公园等,是广大旅游、度假、骑行、摄影爱好者的必到之地和“梦中家园”。
园景一体,农旅结合,使园区带动效益增加。茶花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贵州省100个和全市12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并入选全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为发展旅游增加了不少“筹码”。
农家乐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开业以来,每天都有七八桌,特别是‘相约茶花泉’文化系列活动的举办,聚集了更多人气,生意最火的时候,有50桌同时开餐。”茅坡山庄的老板姚仙梅谈及园区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实惠,满脸喜悦。
目前,园区建有农家乐14家,解决70多名群众家门口创业和就业,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回到平溪,它如一颗璀璨的“黔东明珠”镶嵌在玉屏地域中心的板块上,是西部开发向东连接的桥头堡,素有“黔东咽喉”之称。
白水洞瀑布(杨冲摄)
神奇的山,秀美的水,宜人的气候,孕育了平溪丰富的自然资源。且看那八仙岩佛教名山,屹立在秀美的舞阳河边;万卷书崖被舞阳河水环绕,沿岸有舞阳渔浦,白水洞瀑布等自然风光;还有屹立在河畔的侗乡钟鼓楼、风雨桥、屏山公园等,而今成为玉屏著名的旅游胜地。仅2015年,实现旅游收入3.8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4元,率先实现脱贫。
飞凤桥(谯夫摄)
2016年1月,平溪被一分为二,成立平溪和皂角坪街道,而平溪街道依然承载着主城区的大部分功能。
清流如带的舞阳河,途经玉屏的山山水水,一年四季无声流淌,养育了侗家儿女,孕育了侗寨文化,拉动侗乡经济。
一条河,托起一座城;一抹水,富庶沿岸百姓。
舞阳河,一切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