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至,受玉屏几个老友相邀,前往品尝侗家立夏节气一特色菜“豆腐笋”。豆腐笋是玉屏侗族人民在立夏节的必吃食品,用瘦肉丁、豆腐丁、笋丁、蚕豆、蒜苔、干板菜末、椿芽末等多种原料与油辣椒混合炒熟,将洗净的生莴苣菜叶撕成长方形状,再用菜叶包着一同入口,特别鲜美,是黔东一道名菜。
下午,乘着主人忙碌之余,我则去了一趟位于卓林坡上一个集农科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风景点———茶花泉。
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茶花泉现在已经是国家3A级景区,由于它的核心主体就在当年我上山下乡的茅坡大队旁边,对我而言,无形之中便有一种亲切感。1976年秋天,我在茅坡上山下乡劳作之余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称颂油茶树的散文《油茶树的赞美》,后来还被多家报刊选用并转发。今天的茶花泉,顾名思义,就是观赏和感受玉屏这个闻名全国油茶之乡的油茶树和油茶花的娱乐之地。
其实,茶花泉虽以油茶树为主,但其外延已经无休止地扩大了许多,巧妙地将侗族文化、科普、油茶、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利用几万亩油茶树和极佳的农业自然环境,顺理成章地成了玉屏的一颗明珠。
车出红花山,一路顺风送暖,山花盛开,彩蝶初飞,菜园青绿。翻过卓林坡,眨眼工夫就进入了景区,有趣的是,刚入景区大门,一阵雨点突然飘飘洒洒下来,在山草树叶上发出了悦耳的声音;我猛然想起农家谚语上的两句话:“清明要明,立夏要下。”这雨不就预示着顺了今天“立夏”这个节气吗?看来今年一定是个好年成。而这雨的另一层意思,莫不就是茶花泉作为见面礼特地献给我这个故人的一首极好的诗韵呢?站在接待中心屋檐下,我一想到这,心里顿时就暖暖的,眼中的雨也变得和珍珠一样透明,像精灵一样美妙。你看它是那样的清清爽爽,利利索索,飘逸闲适,空灵洒脱。再看雨中的油茶树,由于远近高低不同,酷似一幅刚刚落笔的水墨画,层次分明,湿湿灑灑,清秀素雅,各显风姿,让人心旷神怡。啊,久违了,我的茅坡;久违了,我上山下乡接受教育的这一片故土。
初夏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茶花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淡妆素裹,因为它利用茅坡低山缓坡的丘陵地势,融生态农业观光、油茶文化观赏、生态湿地游乐、植物文化科普、侗族文化展示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你每向核心区接近一步,它都会给你留下景蕴深含、灵秀而又恬淡的印象。
走出屋檐,我们沿鼓楼而下,两旁一簇簇白色小花,像在树枝舒展的藤蔓上点缀着一层皑皑白雪,微风徐动,阵阵馨香,沁人心菲。小花淡雅大方,有如一位位侗家少女,恬静舒淡,玲珑可爱,妩媚动人地站在两旁,迎接着一拨拨客人。
当年的那条小河沟,如今已经被打造成了一片湿地,上下延伸,清风送着细语从湿地边擦过,薄薄的水便泛起了涟漪。湿地向上是源头,向下除了玫瑰岛、桃花园、垂钓池、科技园、科普教育,还有山地自行车、采摘游玩、农家乐等诸多景观,一直向下,延至混寨瀑布。因为湿地源头是在我们舒家生产队的地界,我不自觉地向上,一直走到它的尽头。刚到这里,我就听到那久违了几十年的细细的水声,潺潺有致,淙淙入耳。
茶花泉,这就是茶花泉!在茶花泉,如果每一个游客都能静下心来,都会听得见它那低低的、细细的、轻轻的、软软的,要多好听就有多好听的声音。当年,我们每次砍柴经过这里歇脚饮水时,都会静静体验和享受一番这样的美妙。
登上当年砍柴割草的山坡,我找到了生产队当时抗旱沿坡挖掘的引水渠,40年间,它已经变成了一条灌木带———自从包产到户以来,在农村你就再也看不到那种战天斗地、人欢马叫的巨大生产场面了。记得那年,由于坡背后20来亩望天田苗枯叶黄,生产队买来抽水机,就安放在茶花泉下,水一抽上坡,全队人就顺水挖沟,一气呵成,当水流进干裂的稻田时,那欢呼声传遍了四周八岭。说实话,我生活过的茅坡,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鱼米 之乡、油茶之乡。我至今还记得那支远近闻名的山歌:茅坡是个好地方,油茶之乡美名扬,一碗泥巴出碗饭,过节杀猪又杀羊。
你想想,我们不到120人的生产队,一年要收入25万斤干谷子,除了上交13万斤公余粮外,人均还有1千斤可分,这对其他地方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今天故地重游,举目远望,镇所在地朱家场尽收眼底,东面的铁柱山冲天而起,护卫着油茶之乡方圆数百里油茶树;铁柱山系从一大山丘之上突兀而起的一座有着神秘色彩的山,明朝时期山上有寺,名团岩,住有尼姑,后毁于兵火,如今古园壁断垣残,反而倍显远久深沉。山下不远处小学周围的古樟群,更是一道风景,以十四棵古樟树为核心的古樟群,树龄大多四五百年,一棵棵长得高大挺拔,苍老遒劲,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这地方在老百姓心中属于圣地。据说那一年,玉屏准备修复在文革期间被毁坏的鼓楼,当时地区一领导建议用这些樟树作楼柱,结果遭到上下一致反对,庆幸的是,后来鼓楼修好了,古樟树也保住了。谈到樟树,在茶花泉景区还有一道景观,那就是朱家场牛市的那一棵已经有800多年树龄的樟树王。朱家场牛市是远近闻名的耕牛交易中心,幅射铜仁、遵义、黔东南、秀山、怀化等地,牛市的红火,就得益于市场中间的那棵神树古樟,树干高达30多米,周长达11.5米,任何暴躁的牛只要进入市场,在这棵树下绕上三圈,就立马温顺,倘若交易成功,买卖两家相互牵牛绕树三圈,这牛就由此归顺新主人麾下;小牛犊在树下绕三圈,更会腰圆体壮。由于该树的神奇,早在20多年前即已纳入县级文物保护。
面对这山上山下,树里树外,近处远处,层层叠叠的油茶树,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冬天油茶树开花时,这眼前的一片片绿就是一片片花的海洋,而油茶林中的一个个村镇,就变成了飘在花海里的一只只小船。那时节人若来到茶花泉,走在村子里弯弯曲曲的水泥便道上,走进油茶树林中,真就如走进了一幅极美的画中,林静花香,撩人遐思。
“喂!该回了———”若不是同伴呼喊,我真不知还会神游多久。
沿路而下,油茶林中的小径上辅满了落叶,正在感叹大自然的无情之时,一阵风过,眼前一棵油茶树上又有几片老叶子落下。触景生情,想到它们从幼芽到成熟,从飘摇到零落,就如同我们的生命一样,漫长也短暂。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未曾目赌过它的娇俏与全部,今天却能在这茶花泉的风情万种中与它的安祥自如相遇,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新陈代谢,这是自然规律,社会进步同样也是自然规律。世间所有都在改变中发展,茶花泉的今天,不正是一个微缩的中国梦吗?站在桥上留影时,近处睡莲正开,远处水面上泛有几团黑影,仔细一瞧,竞是一群野鸭儿,已经在茶花泉里安下了家;微风清爽,鱼翔淺底,水波轻漾,蛙声和鸣,杜鹃火红,兰花高洁。这一切构成了迷人的湿地风光和游人眼中离奇的光辉。湛蓝的天空和在鲜花中沉思的河岸,一树树挂果的油茶和一群群游玩的客人,都在诉说着我们生活的本色,诉说着人世间在工作劳作之外,还应该有一种祥和、美妙、永恒、欢愉和幸褔的东西。看看当下,尽管我们大多数的日子庸俗而乏味,明天,也极有可能还会重复,而今天在茶花泉这一回,注定会成为我生活中的快乐,无论走到哪里,茶花泉的天空、绿地、云彩,油茶树洁白的花和生命之美,一定都会与我同在。
我相信,在以“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的目标下,在茶花泉“随处都能领略生态之美景,随时都可享受生态之悦愉”的真实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一天天步向更加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