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贵州全域旅游发展之道
作为旅游目的地,“气质”的修养从何而来呢?一是对资源的“悉心妆容”,
二是对资产的“内涵修炼”。未来的贵州全域旅游,当以发展能力的“全维度建设”为引领,如此,方可成就美丽永恒的“绝代风华”。
经过我国旅游市场化以来十余年的发展,贵州省旅游业已然达到年接待量5。31亿人次和年收入5027亿元的可观规模,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且从中获益最多的省份之一。取得如此成果的最大支撑,无疑是贵州的“天生丽质”。从特殊地质地貌和神奇自然生态,到多元民族汇聚和原真活态文化,贵州的原生旅游资源密度与品质在全国甚至全球层面都可谓出类拔萃。如此“佳人”,无论“浓妆淡抹”,在旅游创业的“豆蔻年华”,总会吸引各方访客纷至沓来。
然而,韶华易逝的“二八佳人”与魅力永恒的“绝代风华”之间,实则存在从“一张画”到“一本书”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叫做“气质”。时至今日,贵州旅游的形象认知和主导产品,仍然建立在将原生独特资源直接作为主题游览产品的基础之上,这份“实在”当然令从未到访的游客趋之若鹜,却也让他们满足于“到此一游”,对贵州卓越资源的消费乃至理解都停留在较浅层面。如果不能真正提升修养,贵州旅游可贵州省大部分县市都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被划定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较重要区和极重要区,这确实对相应的开发活动造成诸多限制。但如果换个视角看,这相当于从国家政策法规的高度保障了贵州省在原生旅游资源品级方面超规格优势的持续性,未来的工作重点则应是在满足保护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对这些原生资源的旅游产品转化绩效。传统观点总是将“保护”与“开发”视为一对矛盾,而实际上“最好的开发”才是“最好的保护”。对资源进行科学务实的规划设计,并统筹资金、技术、营销等要素,进行充分且有序的投入,通过这种“精工细作”,显著降低相应旅游产品的市场风险,提升其资源变现的绩效水平,如此才是对资源的“最大尊重”,也才更可能维系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