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关工委,以扩大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优势,加强亲情关爱和校外教育。
一、扩大留守儿童寄宿制,给农村孩子营造一个“家”
近年来,县关工委发动多名“五老”与教育部门一起,走村入户到学校,对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由祖辈管养,溺爱多、放任多,加上村镇撤并,中小学布局调整,孩子上学路途远,外出打工的父母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家乡接受优质的教育和管理。”调研发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有寄宿需求的学生在校集中住宿、管理。
二、校外教育辅导站,留守儿童假期的“成长港湾”
退休教师及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员为80多名留守孩子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辅导,为外出务工的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寒暑假,孩子们就坐在社区假期学校学习、读书。
“辅导站的建立和发展,为广大留守儿童在离校后提供了一个学习活动的好去处,尤其在关注留守儿童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告诉记者,全省各地通过举办“网上家长学校”、“爷爷奶奶家长学校”、“家长函授学校”等,有效增强了留守儿童父母教育子女的意识,提高了爷爷奶奶们开展隔代教育的水平。
辅导站开设了亲情电话,开通了网上视屏,为留守儿童保持与父母的热线联系,很多地方利用辅导站,在暑期里开展图书阅览、演讲比赛、手工制作等系列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
三、“五老”倾心尽力,“代理家长”填补缺失亲情
近年来,全县“五老”倾尽全力,以更多的社会关爱来努力填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涌现了数以万计的“代理家长”、“党员爷爷、奶奶”。目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规范的留守儿童工作台账和信息卡,将留守儿童个人、家庭、监护人、联系渠道等情况录入专用电脑,并及时更新,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此外,各学校还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包括和父母通一次电话、听一堂解烦恼心理辅导课、做一件感恩父母的事、做一次有意义的游戏、搞一次才艺展示。还有不少地方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到父母集中打工的地方走访探望,进行情感交流。在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关工委“五老”的帮助下,许多地方的留守儿童都组成了互助小组,开展体验教育等系列活动,实施自我教育管理,基本实现了在人格上做到自尊,在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