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辛苦你了叻!”“先喝口水。?”“先吃碗面再工作嘛!”“感谢党和政府!”“慢走啊!小兄弟”,扶贫路上,有担心、有惆怅、有温暖、有感动……把板凳坐热是素养。
多坐一会儿,是一种责任,让信息精准了,才能更公平
扶贫贵在精准,信息的精准直接关系扶贫工作是否公平,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直接反应了党员干部是否履行好职责。帮扶工作的付出就是党性修养的标尺。只有静心下沉,耐心的嘘寒问暖、耐心的核对信息、耐心的讲解政策;才能劳有所得、业有所获。
扶贫重在精准,前提是情况明、底子清、穷因准、措施实。用过筛子的办法调查研究,分析找准贫困成因。多一次入户走访,多一份关心关怀,就可以翻开帮扶户新的篇章。深入了解贫困群众基本情况、资源禀赋、增收渠道和发展方向,深入了解涉农惠农各项政策法规、实用农业技术、有效致富信息。用耐心换真心、用耐心换精准、用耐心换成果、用耐心换公平。才能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多坐一会儿,是一种情感,让百姓满意了,才能更踏实
“德莫高于爱民”,只有带着真感情,才能真扶贫、扶真贫,才能把精准扶贫做到紧要处、细微处,做到“节骨眼”上,让贫困群众脱贫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以感恩之心去开展工作,必定事半功倍。
贫困群众、弱势群体是最需要真情关爱的,脱贫攻坚工作是最需要真情大爱付出的。我们在扶贫一线顽强打拼、克难攻坚,岁月染沧桑,青丝变白发,升华着爱心,辉映着党心,感召着民心。扶危济困是最可贵的美德,心里装着群众、赢得群众支持是脱贫攻坚胜利的保障。
多坐一会儿,是一种信念,让自己满意了,才能更坚定。
精心谋划,坚定信念,鼓足干劲。脱贫攻坚不可怕,怕就怕干部群众精神上“贫困”。对贫困群众既要扶志又扶智,只有摆脱了头脑的贫困,才能摆脱经济上的贫困。作为贫困群众,不仅要靠自己的埋头苦干,更要不断学习总结。作为帮扶干部要带着感情鼓动贫困群众展现脱贫致富的决心和干劲,让他们看到脱贫的希望、致富的前景。
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自我提高。注重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依靠自己走向富裕。有志还需有智,志是底气,是对贫困生活的不畏惧;智,是手段,是实现致富目标的必备条件。坚定信念,做到党员干部帮衬发力,贫困群众有志(智)脱贫。
扶贫需要尊重群众感情。对贫困群众情况、村庄情况、市场情况、产业发展进行综合研判,多与贫困群众沟通、多讲解政策、多分析道理,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主体地位,带领其发展生产,让他们有尊严地、充满自信地投身脱贫攻坚。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能更多的依靠自身勤奋努力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