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自开播以来备受热议,在舆论场中收获多方好评。节目主要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不难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所周知,不管是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各类文章中,还是在谈论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中,总书记经常都会引用中国历史典籍中的佳句,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的时代光芒。
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以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切入点,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阐述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在工作中,我们每个党员要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当“家人”植厚为民情怀,带着浓浓的亲情去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做事,笑脸多一点,无论什么到时候什么情况始终微笑面对,工作仔细一点,既过得去,更过得细,群众准备的材料不齐时,一定要多一些“让我来”的主动帮扶,少一些“你先去”的支招、塘塞。始终以群众所需所盼为工作的纵贯线,急群众之所急,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乐,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为群众谋幸福。做一个“合格党员”。
第二集中利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典故,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了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论述,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三集是以“立德”为主题,选用“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德”看似无形,却与我们如影随行,我们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为人民服务”也是德,源远流长的礼义廉耻是德。要时刻把政德放在心中。这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权力和荣誉面前要抵制住房权、色、利的驱使和诱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扎扎扎实实的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通过深入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中的第一集和第三集用典,深入领会了新时代立德、修身的讲话。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扎扎扎实实的服务于国家和人,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一个合格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