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火爆冬日的侗家老味道——玉屏红粑

来源:玉屏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年味不仅有大年三十夜的烟花与团圆,更有家里父母准备年货的那颗滚烫的心。临近春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人们已经开始熏腊肉、做红粑、做碱粑、做菜菜粑......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淘米”

每逢过年、娶亲、祝寿、小孩满周岁、新房竖柱上梁等特殊的日子,红粑都是玉屏人必不可少的美食。红粑制作以糯米为主,粘米为辅,以食用“品红”(当地人叫“粑粑红”)为颜料。经过碎米、打芡、揉团、分等、滚红米、上蒸笼等几道主要工序精制而成。

“试米的湿度”

“每到快过年的时候,订红粑的人比较多。前几天就有人在我这订了500个红粑,忙都忙不过来嘞。”1月24日,家住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白果村的杨碧珍早早起床忙于制作红粑,迎接新年的到来。

制作“红米”

做红粑最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做红粑前一晚,杨碧珍会把糯米和粘米按照7:3的比例浸泡三个小时左右,再用簸箕滤干水分,然后到打米房里用机器打成粉。接着就是打芡揉粑团。

“碎米”

“打芡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让它糊了,要用竹棍不停的搅拌直至呈米糊状态。”杨碧珍说,红粑制作看似简单,也很考究。力度要大,速度要快,把握要准。

红粑好不好吃就要看揉粑团这个环节了,把打好的芡倒进面粉里,接着开始揉粑团。揉粑团要慢慢裹粉,揉到觉得不太揉得动时,把粑团搓成条,然后撕开,若裂口光滑,说明粑团已揉好。再合拢把粑团揉到没有任何裂痕,粑团揉成后,就平均地分成圆圆的粑心。

进行“红粑”制作过程中的“打芡”

做红粑,也是增加邻里关系的好法子。做红粑耗时耗力,一个人气力不足,邻里见到便会主动前往做红粑的人家中,帮忙制作。三两人在忙碌中拉家常,关系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近。

与此同时,杨碧珍用“品红”与备用的糯米加水调拌成鲜红的红糯米,然后装在盆里。杨碧珍和邻居姚蓝珍两人熟练地把粑心放进盛有红糯米的盆里来回滚动,直到粑心粘满红米为止,这样就可以放进蒸笼里开始烧火蒸煮,直到熟透。

揉捻米面制作“红粑”

屋前青烟袅袅,甑子内飘出阵阵糯米香。两到三个小时后,随着锅里“咕嘟咕嘟”的响声,水蒸气不停地从锅里冒出,杨碧珍揭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红粑已经蒸熟。

蒸制“红粑”

不同的人喜好也不一样,甜的、咸的、煮的、炒的,吃红粑的方式多种多样。若喜欢煮着吃,可以切片,放红糖或白糖,还可以煮甜酒;若喜欢蒸着吃,放在煮饭的锅里即可,或裹些黄豆粉、芝麻粉、白砂糖等;若喜欢吃咸的,还可以拿来切片炒,各有各的口味。

村民在制作“红粑”

春节做的红粑一般都是三四两一个的,当作新年礼物送到亲朋好友家,四个、六个、八个、十二个不等,而主人则要回敬客人同等数量的红粑,以示谢意。

整理刚制作好的“红粑”

红粑的圆,象征的是团圆和圆满;红粑的红,象征的是来年日子红红火火。浓浓的糯米香味,黏住的是亲情和幸福的味道,是玉屏传承已久的习俗,是玉屏人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是玉屏人过年内心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