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玉屏两位高龄老兵忆战争往事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清早起床,89岁高龄的高尤贵老人,在村文化活动广场上溜达一圈之后,回家静坐在沙发上,一边摇着蒲苇扇,一边和84岁的弟弟高尤超聊起了近期的热点新闻。期间,弟媳笑盈盈地为哥俩端来西瓜解暑,一幅和美温馨的画面,呼之欲出。

高尤贵

  然而,把时针拉回到1951年,高尤贵的父母却是终日提心吊胆,担心兄弟俩会马革裹尸还。

高尤超

  高尤贵高尤超是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老寨村人,1951年,21岁的高尤贵在地方当一名武装民兵,其时,抗美援朝的战争早已打响,凭着一腔热血,他自发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伍参军,保家卫国。

  “看到哥哥去当兵,我心里很羡慕。哥哥去当兵的后一年,村里招兵,我立马就跑去报名,但父母很反对,把我拉了回来。第二天,天还没亮,趁父母不注意,我跑到县里招兵部报名,就这样,17岁的我开启了当兵的征程。当时很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反对自己当兵,真正到了战场我才明白,父母是怕我们两兄弟回不来了。”

  就这样,兄弟俩都成了保家卫国的一份子。哥哥高尤贵成了一名铁道兵,工作任务就是保护铁路和桥梁的通畅。弟弟高尤超也顺利进入部队,成为了电话班的一员。同年3月,高尤超参加了抗美援朝。


高尤贵回忆:

  当时,部队在贵阳集结,整装待发打好行军包,装入晒干的白米饭,部队就向辽宁丹东进发。在丹东吃晚饭,半夜时分就乘坐火车驶过鸭绿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部队驻扎基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953年颁布的第三届庆功大会纪念册

  “刚到朝鲜那阵子,天上有敌机轰鸣,地上有炸弹爆炸,随处可见枪声响起,起初的激动心情瞬间被枪林弹雨浇灭,心里还是挺害怕的。”高尤贵说。

  高尤贵随部队赴朝鲜的时节,正值寒冷天气。高尤贵和战友一样,领取了一顶雷锋帽,一双长筒皮靴,两双手套。“抢修铁路桥梁时,就戴那双胶手套;在营地里,就戴棉布手套。”老高至今都还记忆犹新,朝鲜的天非常寒冷,尽管有雷锋帽捂住脸庞和耳朵,但没有被遮住的部分,全都长了冻疮。只要走出营地,不出一会儿工夫,睫毛上就会结冰。

  保护铁路和桥梁通畅,是铁道兵的天职。敌机白天把桥梁和铁路炸毁,铁道兵连夜就要执行抢修任务。一条十二米长的钢轨,重达一千多斤,八个战士一起抬。手起了老茧,肩膀被磨出了血泡……尽管如此,却没有任何一名战士打退堂鼓,大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为了躲开敌人的侦探,更好地执行任务,抬钢轨的时候,是不能喊号子的。大家靠的是默契,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即可。饿了,就掏出晒干了的米饭,用开水冲泡,囫囵吞枣地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才会明白时间就是生命的真实含义。”老高面色平静:“执行任务都是在夜间,只有在凝冻、下大雪等恶劣天气,才能在白天去抢修桥梁和铁路,这不仅是避开敌人的侦探,更是为了配合执行整体战略战术。”

  铁道兵很少和敌人正面交火,但是,战火往往会波及到铁道兵的营地。有一次,敌人将一枚水桶般大的定时炸弹投掷到桥梁上,被侦察兵发现。排长李建军立即召集士兵,下达命令:“出列四名战士,去把桥上的定时炸弹抬开,全体都有,马上报数!”排长话语刚落,高尤贵第一个报数出列。“那么危险,难道您当时一点都不害怕么?”笔者心里犯起了一丝狐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人人都想建功立业,争当英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算牺牲,也是无尚光荣!”高尤贵语气铿锵。

  成功将定时炸弹移除,高尤贵和其他三个战友一起,被连队表彰为个人三等功。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后,高尤贵作为一名铁道兵,回国后还参与修建了黎塘到湛江、鹰潭到厦门的铁路,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的建设。


高尤超回忆:

  “在过江的时候,部队带着大伙儿高声地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那气势,别提有多雄伟。”说到这一段难忘的过往,高尤超不自觉地哼唱了起来。

  到朝鲜时天还没亮,为了不打扰百姓,部队选择在志愿军修建的防空洞休息。“到朝鲜的时候下起了雨,我们在防空洞里休息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那时太累了,也不管下不下雨的,把包裹在背包外面的薄膜扯下来盖在身上就睡着了。”高尤超说。

  到了阵地,高尤超便和战友们忙着搭建指挥所,用钢筋搭建指挥所的外架,在固定钢筋的时候要使劲地敲打固定好。敲的次数多了,钢筋敲打处的端口就出现了帽,也是因为这个帽在战友的使劲敲击中弹了出来,把高尤超的中指削掉了一截,造成了肢体的三级残疾。

  “每次看到中指时,总能想起战场上的经历。朝鲜在8、9月的时候就是雪凝天气了,为了御寒,部队里给每个人都发放了一件棉衣。这件棉衣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棉被盖,反反复复地穿了近四个月。”高尤超抚摸着右手的中指沉声说道。

  作为电话班成员,虽然不上战场,但保障电话的畅通、保证战场上的电力通讯、监测电线是必不可少的。一台电话、一把老虎钳、一卷胶布,是高尤超每天随身必带的。“把电话搭在电线上,摇一摇电话手柄,拿在耳边听如果有‘铛铛铛’的声音,就证明电路没问题,如果没有声音就必须立即检查修复。为了随时能检查电路是否畅通,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电话也得放在枕头边。”

  高尤超除了负责电路通畅,还负责运输炮弹。一颗炮弹有近40斤重,他一口气能扛3枚炮弹。“平常你有5分的力,战场上你得使出10分的力。”高尤超笑着说。

  1953年7月,抗美援朝结束,为了避免美军再次突袭,部队在9月才返回中国。“为了不让敌军发现我们撤退,部队分批回国,而且都选择晚上出发。在过江的时候,所有的车都不能开灯,只能摸着过江。回国后到浙江驻扎了3个月才回到北京,直到1957年我才退伍回到家乡。”说起战争结束退伍回乡,高尤超不自觉地露出了笑颜。从17岁到22岁,高尤超把青春最好的年华献给了部队。

  如今,两位耄耋老人仍然精神矍铄。虽然早已远离战争的硝烟,但两位老人时刻谨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缅怀先烈、不忘英魂,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保卫祖国、热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