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玉屏“牛人”组长真干练,乡邻都惊叹!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石永和:“牛人”组长的致富之道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岩屋口村冷水江组,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冷水江村民组组长石永和。说起这位大叔,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个头瘦小,而最令人赞叹的是他不服输的精神和顽强的干劲。
石永和在喂牛
  1972年10月出生的石永和,家中本有五个兄弟姊妹,由于他上面还有一位大哥(已离世),所以父母便称他作“二毛”。在冷水江组,但凡说起石二毛的名字,大家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对于生活,石永和一直有着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坦荡做人,勤快做事。
  从小,石永和就是家中最令父母放心的那个孩子,虽然只读到初一便离开了校园,但是在往后的时间里,他并没有像一些孩子一样游手好闲,而是小小年纪便扛起了家里的担子。从放牛娃到1996年与万山特区高楼坪乡的女子吴爱春成家期间,石永和一直勤勤恳恳,努力为家里分担压力。
  在石永和看来,他的转折期开始于成家后的那年年底,当时,女儿石慧玲刚出生,考虑到孩子今后的成长所需,他和妻子逐渐犯了难。可孩子太小,他们又不便出远门工作,只能在家里从事耕作了4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石永和决定外出务工,2000年,他离开冷水江,来到陌生的苏州市,并在当地北桥镇一家塑料厂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干就是8年。
  长时间的在外奔忙,对于家庭免不了有许多亏欠,随着资本的渐渐积攒,石永和开始计划着回乡创业。2008年,石永和回到了家乡,在表哥杨长志的介绍下,开始在工地上做起了“包工头”,刚开始由于没有人脉,吃了不少苦头,有时一年半载也找不到像样的工程。可执拗的石永和从未气馁,而是多方寻找,毛遂自荐。通过一两次的接触后,大家逐渐看到了这位“包工头”的干劲,也更放心地将一些工程交给他。
  在工地上,石永和的班组主要承担的是打混凝土的工作,因为质量过硬,周边县市的工地甚至主动上门请他们做事。谈起过往经历,石永和说:“只有你认真去干了,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真正把事情干好,这样的话,也就慢慢形成了你的人际网。”
  “包工头”的活路,让石永和一步一步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也有了更固定的收入来源。2016年,在岩屋口村村干部的鼓励和村民的力荐下,石永和和村民石水平共同担起了村民组长的责任。这让石永和更加意识到,如何带领本村群众脱贫致富,是他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岩屋口村养牛大户石小平的动员下,石永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一边做“包工头”,一边与妻子吴爱春在家养牛。说干就干,较真的石永和从不将想法当儿戏,在石小平的提点和帮助下,他开始了养牛的道路。
  如今,石永和的牛圈已经建成,圈内现有12头牛,除了养牛,他还兼养了50只兔子。
  每天凌晨四五点,他都会与妻子吴爱春早早起床,将酒糟、饲料、玉米粉、糠拌在一起,及时将牛喂养好,随后驱车去到工地,兼顾家与工地两头的事。在工地,妻子吴爱春做推翻斗车一类相对轻巧的工作,与丈夫并肩拼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石永和一家的生活条件也在越来越好,一家人都感觉很幸福。“我家的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越来越滋润了。”每当说到现在的生活,石永和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说,这都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来的。
  但石永和的“奋斗”却并没有止步,他还做起了周边村民组的桶装水配送工作。为了便于工程进行,石永和购置了两台铲车、一台货车,还有一台面包车,用于往返工地。周围的乡邻看在眼里,纷纷为这位老伙计的干练感到惊叹。
  谈起往后的生活,石永和满怀信心,他说:“接下来,我计划多与石小平交流,再通过外出寻访,把养牛的技术学得更加熟练,争取通过自己的双手,将牛养到50头以上,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进来,帮助他们致富。在这个基础上,我仍然会和妻子继续工地上的生计,过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