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前光村:让产业兴起来,让群众富起来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朱家场镇前光村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北部,离镇政府4公里,全村共330户127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3户390人,属于一类贫困村。贫困村要想发展想壮大,就必须打破桎梏,培育支柱产业,保障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因此,前光村驻村工作队紧扣产业“八要素”,以坝区建设为抓手,推进蔬菜深加工为主,黄桃、李子等精品水果为辅的特色产业,彻底改变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展示出新乡村的优美画卷。

  党建引领兴产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9年,驻村工作队帮助前光村党支部培养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1名发展对象,2名入党积极分子,充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与此同时,积极动员坝区建设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入党,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用共产党员坚定不移、不畏苦难、敢于担当的精神感染大家,带动群众抓发展,从思想上脱贫。

  为了提振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驻村干部和村党员干部一起,到各组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并组织村干部到怀化、贵阳、遵义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坚定带头干事创业动力。

坝区蔬菜

  当前,前光村主要产业均由党员牵头,贫困户入股成为股东,特别是蔬菜加工产业方面,不仅带动全村群众种植,还辐射了周边村寨,真正起到“领头羊”作用。

  因地制宜优产业。古人说得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驻村工作队进村后,经过多次调研,并与村两委座谈交流,发现前光村产业发展虽然呈现多方位发展趋势,但因管理和技术问题,均产生失败或效益低下,究其根本,还是产业选择的问题。

  选对优势产业,才能产生效益,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前光村受地理条件限制,传统水稻种植无法满足农民生活,群众普遍祈盼改变现状。在了解产业现状后,经过与村两委商议,以产业“八要素”为抓手,因地制宜抓精品水果种植,依托坝区建设,发展绿色蔬菜产业,打造“蔬菜村”。

  为了让群众坚定信心,驻村干部与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并与农户签订蔬菜收购合同,采取订单式种植,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技术培训助产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时代发展产业,必须要培养一批掌握种养知识、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和农村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为此,驻村工作队主动对接镇党委政府,派出合作社负责人6人赴铜仁、贵阳、江苏等地培训学习,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带回村里,带到群众当中去。同时积极对接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上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病虫害,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玉屏农业农村局种植专家给群众培训

  为了培养新型农民、技术农民,还定期邀请农业农村局专家到村进行技术讲座,到种植现场作培训指导。驻村工作队员还充分发挥“土专家”作用,学习种养殖知识,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企业带动强产业。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壮大企业,产业才强。在决胜脱贫攻坚之际,企业是产业扶贫的带头人,唯有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与平台,才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蔬菜基地已经建立,但销售是最大的问题,如果能够建立自己的加工厂,那么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为此,通过与村支两委到三穗县、重庆涪陵进行市场考察,决定引进蔬菜加工企业。经过与群众调解,克服重重困难,2018年底,贵州明渝菜业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可实现每年生产加工产品2000吨,价值900万余元。

  2019年底,该加工厂通过省市验收,成为了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家蔬菜加工企业。该企业为前光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订单式种植模式,彻底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

  干群联动美产业。乡村振兴,是要把乡村绘制成一副舒适、宜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脱贫攻坚仍在路上,乡村振兴已然进入“战时”状态。为了让蔬菜产业成为前光村的“名片”,驻村干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参与到蔬菜种植工作中去,为群众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对接镇党委、县委申请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并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开展产业路建设,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如今,产业遍布全村,产业路纵横交错,群众干事热情高涨,真是一副美好乡村画卷。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蔬菜加工产业发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又向县农业农村局和镇党委争取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辐射周边村寨坝区1500亩。春季种植豇豆、秋季种植榨菜,看着群众在田地间犁土翻地、播种、秋收,笑容荡漾在脸上,印刻在历史的画卷中。

  出土甘蔗节节甜,脚踏楼梯步步高。自打驻村工作队来了,前光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巨变,不但基础设施变得更好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比以前更鼓了,脸上都笑开了花。前光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自主发展意识空前,脱贫致富氛围浓烈。

  如今,前光村黄桃、猕猴桃、李子等精品水果订单不断,蔬菜加工品远销贵阳、怀化等地,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产业发展得到省市县肯定,2019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