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
X
X
新闻中心
新闻头条
玉屏要闻
专题栏目
部门动态
国际国内
通知公告
人事信息
社会写真
乡镇新闻
乡镇新闻
玉屏视频
玉屏新闻
侗语新闻联播
专题视频
热点专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改革开放闯新路
牢记嘱托闯新路 满怀信心向未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党纪学习教育
玉屏40年
强国复兴有我
实现乡村振兴
奋斗者·正青春
文化中国行
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共享健康美好生活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时事评论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传统艺术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全民普法
玉屏乡村振兴公益广告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贵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主题活动
携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图说玉屏
图片新闻
侗族风情
摄影之家
自然风光
领导信箱
玉屏文艺
玩转玉屏
经典推荐
吃喝玩乐
便民资讯
旅游资讯
玉屏数字报
玉屏微生活
曝光台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玉屏文艺
>
玉屏婚俗之哭嫁
作者:童建华
发布时间:2020-09-21 11:11:44
1600657904000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哭嫁,是侗族的一种古老婚俗,与侗族唱酒歌一样,可以说是侗家古老习俗中交相辉映的两朵奇葩。
姑娘出嫁,为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喜事,本应充满幸福、欢乐的气氛。然而在侗乡,却流行着似乎与之相反,却颇有情调的古老习俗——“哭嫁”。这是姑娘出阁之前,必须经过的一道婚俗程序。
其实,哭嫁的“哭”,与其说是哭泣,不如说是以歌倾诉,是嫁姑娘对父母和兄弟姐妹依依惜别的倾诉,对相好姐妹们和寨邻父老乡亲难分难舍的倾诉,对婚姻是否如意的倾诉。因此,侗家哭嫁,就像唱山歌、酒歌一样,是按一定音律、带有哭腔的真情咏唱。
哭嫁时,不但嫁姑娘本人哭得很伤心,跟泪人似的,嫁姑娘的母亲、姐妹以及姑妈、姨妈、舅妈及其交往较多的女友,甚至一些男儿之身的亲友或寨邻,都要来陪着“哭”。
哭嫁时间多的十天半月,少的三五天。
关于哭嫁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候,还是女人坐天下,人们只晓得娘,不认得爹。那时有一个身高力大,却生相丑陋的男人,总是不得与女人亲近,但他却是个“吃雷公吞火闪”的蛮横角色。一天,这个蛮横男人看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独自一人在溪边洗衣,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女子抢回家里要与其成亲。伤心女子哭断肝肠,仍然无济于事,终被那男子强迫成了夫妻。从此,也就沿袭成了男娶女嫁和哭嫁的习惯。
女人哭嫁,主要是在旧时,妇女婚姻不自由,包办强逼的婚姻(如“扁担亲”“姨表亲”等等)对妇女的身心造成极大地伤害,想起伤心。俗话说“人不伤心不落泪”,所以姑娘在出嫁时都要用哭嫁的歌声,数七数八、摇肝动肺地哭泣、倾诉、呼号,哭上几天几夜,以此发泄情感。
现在的哭嫁,更多的是蕴含了一种新的意味。即是:姑娘从此就要告别少女时代、脱离父母自立成家,自然就对父母、兄弟姊妹依恋不已,借哭嫁来叙述感恩和留念之情。而对陪嫁者,也是对远去之人的一种依依不舍。
嫁姑娘哭嫁时,通常在闺房里由几位女伴陪着,不出门,而且对前来看望的亲朋好友都要一一哭别。来者一般都要留下一点礼物、礼金。如果没有,就赠上一方手巾,并嘱托几句,而来者是妇女的又都要陪着哭上一会。
这嫁姑娘怎么个哭、要哭谁,就全靠守在闺房外为嫁姑娘通风报信的女友了。一俟某某人到了,该女友就赶快进房告诉嫁姑娘,接着就听到嫁姑娘开始哭某某人。
姑娘出嫁前三天的哭嫁,当地通是叫做“伴嫁”,也叫“陪嫁”,就是姑娘在周边附近的好友前来陪哭陪唱。头两天来陪伴的是与家里较亲密的人,最后一天,则多是寨邻或朋友。这天前来“伴嫁”的是人邀人,来的人越来越多,场面十分闹热。赶热闹的也有主人家不认识,但主人很高兴,觉得这是人气旺,很有面子。
姑娘出嫁的头天晚上,要通霄地唱嫁歌,或结伴唱山歌。深夜,主人家还要煮甜酒、油茶、碱粑等夜宵招待。
哭嫁期间,嫁姑娘的父母对女儿自己原来相处,又已“吹”了的男友,也十分尊重,要专门派人去请来,让女儿与其哭诉一番。其原来男友还要专门送上一铺一盖的礼物,姑娘家也要特意办上一桌酒席相待,由姑娘的哥兄老弟相陪,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侗家人的宽厚。
而每每有姑娘出嫁时,也正是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们切磋“哭”艺和“观摩”演练的好机会。
侗族姑娘“哭嫁”诉说的内容主要是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骂媒人、哭嫁妆、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特别是嫁姑娘在临出阁前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姊妹的手足情的哭诉,那真是哭得撕心裂肺、扯断肝肠,哭得地动山摇、嗓哑眼肿。
如:哭爹娘:“爹娘爱我似心胆,养我到今十八年,不知我有哪点错,狠心逐我出家园。”
哭姊妹:“妹是花园金丝雀,姊妹相伴好快活;如今放到婆家去,好比牛崽穿鼻索;金雀入笼难展翅,牛穿鼻索苦难多。”
听到这样的声声呼号,就是铁石心肠的人,恐怕也难免潸然泪下。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