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中国的脱贫智慧】玉屏故事:扶贫路上的蝶变之旅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在我心里有着不寻常的分量。它就像一个使人成长、催之奋进的熔炉,假使你能在其中提炼或是升华自我,那么结局定然是淬炼出不一样的人生;但若是松弛懈怠,就可能会在历练与挣扎中淘汰,或是消退。

到包家坨组召开坝坝会

  2017年8月,我第一次踏入田坪镇,这被称为全县脱贫攻坚最大战场的地方。那时的我,刚刚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结束了两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生涯,也曾接触过脱贫攻坚这项工作,对即将面对的任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在考取家乡的工作后,从家人或是朋友那里听闻过玉屏对待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谨,并且得知玉屏即将面对整县出列的重任。

  在当时,听到这样的消息,是带有些许乐观的,而后来的工作和压力,让我渐渐体会到一切的不易,也不断尝试着转变自己的态度,去正视眼前的工作。

  重新上路,体会新生活

  初来乍到的自己,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对于村中工作的处理,慢慢地找到了一套办法。由于岩屋口村是深度贫困村,在驻村及帮扶工作的开展中,压在个人身上的责任就会比其他地方要大许多。

为贫困户倾倒生活垃圾

  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在真正操作起来时,就会发现并不容易。每一户帮扶对象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谦和、有的刁蛮……这是自己深刻体会过的,也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我所处的岩屋口村,是全镇五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在这里,我有9户帮扶对象,都是2014、2015这两年的脱贫户,而我的到来就是要用真情实意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脱贫后的日子里保持积极的状态,去追求更加稳定、更加安逸的生活。

  以诚相待,结下不解情

  后来的日子里,我试着用新的处事方法,利用平日的时光,去自己的帮扶对象家里拉家常,关注每一位帮扶对象的境况。

走访农户询问生活近况

  在帮扶路上,我印象较深的是一位叫石成发的大叔。第一次去他家时,便觉着他是很有想法的人,家中墙壁上挂满了毛主席和习总书记的海报,还有一块“光荣之家”的牌匾,通过交流得知他曾经在云南从军。对于军营生活,他记忆犹新,每每说起来总是滔滔不绝。

  原本对于军营生活就有所向往的我,更乐于倾听。这看似融洽的交往,在自己看来应该做得不错。可这位大叔性格直率,说话刻薄,家里的孩子又离家出走,杳无音讯,让他的性格在近些年产生了巨大变化。当说起村中工作时,他总会有一些偏见。如何疏导大叔,让他改变观念,成了我后来工作的难点。

  为此,我经常去到他家,嘘寒问暖、宣传政策,使他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更深的了解。当他有困难时,我都第一时间替他解决。

为贫困户送去慰问物质

  或许是苦心人天不负吧,时间一长,我们的感情深了,每回见面,大老远都会叫我一声“老张”,让我怪不习惯,毕竟按年龄来说,我应该称他伯伯,可我知道那是来自乡村最朴实的情谊。

  还有一位大叔石天席,第一次去他家时,爱搭不理,总说村里在处事时存在个别偏袒,而初来的自己并不了解情况,无从下手。在充分接触整个驻村工作队,问明过往是非后,我才发现一切只是误解。归根结底在于以往的工作不够细致,造成了老乡的偏见。

帮贫困户搬运复合肥

  往后,我便开始留意大叔家的情况,每次路过都会寒暄几句,当看到他家院坝坑坑洼洼,门前没有栏杆,家中小孩玩耍不安全时,我便主动将这样的情况反映给驻村工作队领导,在大家的关注下,大叔家的门前得到了修缮。后来,每次碰到我,他都会用亲切的家乡话,说上一句:“你对我们家‘盖’好了,小张。”这让自己的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还有一个插曲不得不提,在迎接第三方评估时,不知天席大叔从哪得到的消息,他笑嘻嘻地对我说:“小张,这群大学生啥时候能到啊?我们苗族人是非常讲究待客礼节的,我得准备些瓜子、旺仔牛奶啥的,给孩子们吃,你要提前告诉我啊!”听到这番话,我难掩内心的激动,在感谢天席大叔的热情后,我流下了眼泪,这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魅力吧?你若是没经历过,也许永远无法体会它的价值。

走访退休村干部

  光阴匆匆,岁月流逝。而今,每一位同仁下村的机会逐渐变少,但我相信,大家的内心都还有所依恋,也怀念那些密集的时光中,与自己的帮扶对象待在一起的日子。有时,因为老乡不够理解,我们也曾感到过失落,但当你用真情感化他们,成为彼此难以割舍的朋友甚至亲人时,在某个闲暇的日子,坐在一块儿,举杯畅聊,话话纷繁世界,你会发现那样的滋味太美妙了,这是从其他境遇里所无法体验的。

到冷水江组开展疫情防控排查

  脱贫攻坚工作在眼下而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未来的路势必很长,只有永远怀着那颗本真的心,依然在路上,才算是没有辜负扶贫工作的意义。前路漫漫,愿我们都能记住,还有一群可爱的老乡,等着我们再续新故事、再话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