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中国的脱贫智慧】玉屏故事:痴迷养猪,他过上了好日子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玉屏杨柳村:洪老汉的养殖“致富经”

  “等这一批生猪出栏后,今年又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杨柳村,年过半百的养猪能手洪加元,对生猪养殖有说不出的痴迷。

  一提圈舍控温、投放猪苗,语调都会高几分。第二次创业养猪至今,洪老汉甚至住在了圈舍旁。
  “单纯养猪的路走不通了,现在为公司代养,不仅风险小,收益还很高!”他笑言,生猪代养除了让自己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也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洪加元生活的玉屏,㵲阳河缓缓流过;沪昆高铁、湘黔铁路、沪昆高速等动脉干线穿境而行,有着贵州东联“桥头堡”、“黔东门户”等美誉。依托优异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县里的村民们以生猪代养脱贫致富,洪老汉便是养殖的带头人之一。
  1985年,不甘于水稻种植的洪加元一家,在当地一饲料公司的支持下,买进50头本地猪进行养殖,开始首次创业。
  可好景不长,养殖半年多,50头猪只活下三成,这让洪加元陷入发展的困境。“卖猪的收益还不够饲料钱!不仅是我家,周围好几家都亏本了。”洪加元回忆。
  因为缺技术,他只得舍弃圈舍,重新寻求发展之路。下地种田、外出打工,十多年里都没让家庭富裕起来。
  “以前在锰矿厂打工,除去孩子上学的费用就没有多少结余,加上妻子患有慢性精神病,有时候一块钱要分几次用,家里的生活也因此越发贫困。”往事涌上心头,洪加元点燃一根烟,久久不能言语。
  在地处武陵山深处的玉屏,不少农村贫困家庭都面临着发展的难题。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玉屏还有2.4万余贫困人口。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洪加元这样的贫困家庭带来了转机。2014年,洪加元家被列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重点帮扶。
  同年,玉屏引进广东温氏集团,以“公司+代养户”的模式发展生猪一体化养殖。采取公司统一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服务和生物保健、统一定价回收的方式,发动农户代养,促农增收致富。
  2016年,在政府“建舍有补贴、养猪有贷款”的政策鼓励下,洪加元申请到16万元贴息贷款。他用这笔钱建了一栋圈舍,投放了第一批猪苗。
  五个月后,第一批388头生猪出栏,利润超过8万元。养猪,让洪老汉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第二批生猪出栏后,洪老汉主动递交了脱贫申请。
  有了洪老汉的带头效应,生猪代养在当地推广开来。玉屏县委、县政府在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携手温氏公司成立服务队,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各饲养小区,指导更多的百姓开展生猪养殖。
  为实现污染治理与循环利用的双赢机制,玉屏还引进能源科技公司,投资1.08亿元建设沼气发电以及有机肥厂,年处理20万头以上的生猪当量粪污。

  “发展脱贫产业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步进行,才能让群众安居乐业。”玉屏农业农村局产业办工作人员周忠凤说,生猪是玉屏脱贫攻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发展了300头规模以上生猪代养户(小区)228户,生猪年出栏22万头,产值超6亿元。
  作为生猪养殖的带头人,洪老汉在政府和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四年时间已养殖7批次生猪,年均收益15万元。2018年,他还花费10万元装修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和洪老汉家一样,如今,玉屏生猪产业覆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110户16713人,已全部脱贫摘帽,走上了奔小康的步伐。
  看着即将出栏的生猪,洪老汉感激地说:“是政府温暖的阳光,才成就我洪加元的今天,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那种一块钱分几次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