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中国的脱贫智慧】刘远林“变身记”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按照一头牛5000元的利润来算,今年这20头牛全部出栏就有10万元的收入了。”这两年,一到年底,刘远林总会不自主地盘算起收入,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

刘远林  


  刘远林,今年48岁,家住亚鱼乡瓮袍村陈忠堰上组,是建档立卡户。这两年,得益于政策的帮扶,加上全家一起努力养牛,刘远林家的生活越过滋润。

  成为贫困户不光荣  无奈却成了贫困户

  时间回到2016年,刘远林整天愁眉苦脸。那年,刘远林的妻子张秀珍被诊断出尿毒症,上有80岁的老母亲要照顾,下有正在读书的孩子要供给,加之爱人每个月的治疗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  “自爱人确诊是尿毒症后,我是每晚都睡不着。眼看孩子读完书就出头了,哪知家里会遇到这事,但不管怎样都得给爱人治疗,哪怕是砸锅卖铁。”刘远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安心养病,刘远林把妻子安置在身在铜仁的女儿家后,便回来把家里仅有的积蓄取了出来,又约了买牛的行家把牛卖了,然后赶往铜仁陪妻子治疗。

  站在牛棚里,刘远林迷茫了,圈舍的牛一头头减少,而爱人的治疗还在继续。仅一年的时间,不仅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了,牛也所剩无几了。

  “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因为再苦再累,没有人分担,所有的委屈和无助都只能往肚子里咽。”回想到那段黑暗日子,刘远林看着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2017年,刘远林家因病致贫,被村里纳入了贫困户。

  “被评为贫困户不是件光荣的事,但却无可奈何。”刘远林无奈地说,“村里知道我家的情况后,给妻子办了慢性病卡,以前妻子每周都会做三次透析,加上药物每个月都要花7000至8000元钱。自从有了慢性病卡和贫困户相关的医疗政策,一个月的治疗费和医药费也就600元左右。”

  不能只靠国家扶持 自己得努力

  有了政策的扶持,刘远林得以喘一口,一边陪妻子治疗,一边抓紧养牛,只有扩大规模才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不能只依靠国家,自己努力才能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刘远林笑着说。从最初养殖的几头牛到如今的几十头,加之这两年牛的价格好,2019年,单靠养牛,刘远林就收入了近8万元的利润,加上酿酒和种菜等收入,刘远林稳稳地脱贫了。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家的帮扶,如今我家经济好转了,我要申请脱贫。’”瓮袍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榜兵,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去年刘远林来活动室找自己主动脱贫的情景。

  每天只睡5个小时只为脱贫那一天

  刘远林每天5点就起床,给牛煮熟食的同时打扫牛圈,天不见亮又得往地里赶,种菜、种粮食一样也不落下。晚上回到家,刘远林依旧在牛圈里打转。

  去年,刘远林家里共挖了近1万斤的苕,本想留着给牛做熟食减少喂养成本,哪知苕根本不耐储存。后来想着家里以前也酿过酒,便想着不如酿成酒,不仅可以卖,酒糟还能用来喂牛。

  多谋了一份收入,就意味着得多付出。晴天下地干活,雨天在家酿酒,赶集天还得上街卖菜,每天,刘远林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不是不想休息,而是休息不起。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只有自己知道,每天晚上睡5个小时够了,因为想着荷包空空的也睡不着。”刘远林笑着说,如今好了,自己脱贫了,心里的大石头也就落下了,也能睡个好觉了。“目前,我正在扩修牛棚,准备扩大牛的养殖规模,希望明年的收入能超过十万元。”

  和我们作别后,刘远林像往常一样开着三轮车前往牧草地里忙碌。午后的暖阳拉长了他割草的身影,也拉长了他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