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玉屏柴冲村:从“泥灰村”到“宜居村”的华丽蜕变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是玉屏侗族自治县柴冲村驻村第一书记姜南初到柴冲村时最深刻的印象。
柴冲村一角
2016年,姜南来到柴冲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她与同事在走访时无论晴天还是下雨,一天工作后总是一身泥灰,这样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村落深陷贫困的“泥沼”。
柴冲村是全县贫困发生率第二高的深度贫困村,全村7个村民组2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96户,贫困发生率为29.15%。
为改变现状,柴冲村驻村工作队坚持把“76554”工作方法中的“四个好”(既党的政策好、人居环境好、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好)作为检验群众满意与否的标准 ,将柴冲村这个"泥灰村"一步步蜕变成为了如今的“宜居村”。
通过宣讲会、广播等多种方式,柴冲村驻村工作队广泛宣传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危房改造等党的扶持政策,让群众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
柴冲黄桃基地
柴冲村韦子组村民张化标,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则成为了村里的黄桃种植大户。脱贫攻坚期间,通过扶贫政策的帮扶,张化标种起了黄桃。
张化标正在疏果
“在遇到有病虫害的时候,我们驻村工作队就会联系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给我们指导,帮我们看有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药,都马上给我们解决。驻村工作队还帮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让我们更快地学习黄桃种植技术,遇到病虫害能得到更快地解决。今年我种了有60多亩黄桃,大概收成有一两万斤。”张化标说道。
如今,张化标家的黄桃到了见效益的关键年,县里的农业专家经常到张化标的黄桃园为他解决种植难题、防治病虫害。
走进柴冲村,4条崭新的组组通公路连通全村,出行十分便利;路口设置了许多垃圾箱,全村的道路又宽敞又整洁;900平米的文化广场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清晨薄雾的映衬下,一切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硬化后的入户路
据悉,脱贫攻坚期间,柴冲村共进行了9公里的组组通路面硬化;安装移动信号塔,确保通讯稳定;设置垃圾箱15个,铁皮箱8个;实施亮化工程,安装节能路灯190盏;实施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危房改造16户,改水30户,改厕92户,改灶145户,人居环境改善总投资达350万元。
柴冲村文化广场
“2016年到柴冲村的时候,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的柴冲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泥灰村”已成为了过去。”姜南说道。
生活环境变好了,柴冲村驻村工作队还坚持做好乡村文明建设,把“乡风文明”作为评估社会风气好坏的标准,着力改变村中懒散的风气。通过走村入户宣传政策,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三委鼓励村民发展产业,并为他们提供政策护航,带动了一批“勤劳之星”。
洪加明正在投放猪饲料
柴冲村洪家湾组生猪养殖户洪加明就是这样的一个致富能手。2015年,村里引进温氏生猪养殖产业,洪加明果断出击,在自家的土地上搞起了生猪养殖。如今,洪加明的养殖场养殖规模已达600头。
“从2015年开始做这个养殖场以来,得到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三委大力帮扶,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及时来帮忙解决,经常上门来了解我们的情况。现在,我的生猪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一年大概有十多万的收入。”洪加明说道。
像洪加明这样的致富能手,在柴冲村还有许多。目前,柴冲村个人从事蛋鸡养殖户1户,60亩以上黄桃种植户4户,60亩以下黄桃种植户近30户。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三委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油茶种植,340亩的油茶产业计划在2019年冬天正式“上线”,柴冲村的“最炫勤劳风”已然形成。
柴冲村文明墙画
除了“最炫勤劳风”外,为约束村民的不文明行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柴冲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三委结合柴冲村实际情况,经过与村民们一次次的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有效地治理和培育了文明乡风。
坚持把“群众认可度”作为评估干群关系好坏的标准。通过打造“民心党建”工程升级版,做到村村有领导干部联系、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户户户有干部结对帮。通过开展“三个一”(即每周为群众做一次义务劳动、每周到群众家里吃一顿干群连心饭、每周组织村民开一次院坝会)干群团结一家亲活动,实施帮工助农、送医帮教、法律服务等惠民利民行动,柴冲村驻村工作队用真心赢得了群众认可。
水库钓鱼
“刚开始来入村的时候,由于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对政策的不理解,在政策落实上面有一些不顺畅。但是,通过我们走村入户,上门去与他们交谈,开展‘三个一’活动,还通过广播的方式,对政策进行宣传,他们对我们也相当地理解,也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不管是下队,还是其他时候,遇到了,他们都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做客。”柴冲村驻村干部洪敏说。
几年来,柴冲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精神面貌实现整体转变,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曾经的“泥灰村”退出了舞台,“宜居村”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