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我为群众办实事】新店镇:每件事都值得“小”题“大”做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为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新店镇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深做细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行见效。

  新店镇党员干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等不得的紧迫感一件一件抓落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余项,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实际行动。

  热心“小实事”,解决群众生活“大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新店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站稳群众立场,积极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肩并肩“交心底”,认真了解群众的疾苦、困难、愿望,热心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新店镇河口村马鞍组的洪以钟是一名残疾人,也是镇政务中心工作人员赵朴启的帮扶对象,赵朴启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洪以钟的拐杖支脚磨损,便一直把这事惦记在心上,再次走访的时候,给洪以钟送去了一根崭新的拐杖。洪以钟拿到新拐杖,如获至宝,上下认认真真摸了一遍后,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太感谢你了,有了新拐杖,走路再也不担心滑到了。”

为夏运吉清理水池

  丙溪村一重度残疾患者夏运吉,年逾五十,一直未婚,父母双亡,因患脑梗塞导致半身瘫痪。他家水池因长期得不到清洁导致池底污垢杂物积存,院内杂物繁多,丙溪村党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他留住了一池清水,打造了一方庭院,使为民服务精神在飘扬的党旗下传承和发扬。

  村里接到关于“我的习酒”大学生资助通知后,老寨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立即排查了解全村符合申报条件的学生,第一时间锁定了高家组脱贫户高尤祥家今年参加高考的女儿高芳芬,随即通知她到村活动室准备申报材料。8月1日,高芳芬跑到村活动室,满心喜悦地感谢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说她接到市里的电话,让她尽快办理银行卡。

  这一件件小事,是新店镇党员干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实事、办实事、干成事的生动写照,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化解“小矛盾”,促进邻里关系“大和谐”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最牵挂是群众。新店镇党员干部以入户走访为抓手,想法设法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面对纷繁复杂、五花八门的基层群众矛盾,党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勤做“和事佬”,争做“贴心人”,及时化解群众心头的“硬疙瘩”,做好调解矛盾纠纷的“润滑剂”。从“法、理、情”入手,做到“听、查、劝、快”,积极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为群众悉心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有的放矢地引导教育群众,为矛盾双方搭建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

  2021年6月,新店镇化解了一起因土地边界问题引发的集体矛盾纠纷,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店镇党员干部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涉及家庭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房前屋后界限纠纷,田土边界纠纷等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倾情“小劳动”,助力群众发展“大篇章”

  身体力行为群众,为民办事见真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店镇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根本落脚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搬进田间地头,用“大白话”使党史和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论入脑入心,通过这种充满‘泥土味’的学习方式,让党员干部忆苦思甜,让广大群众不忘党恩,让老百姓鼓起腰包。

  2021年,新店镇党员干部植树添绿,让一颗颗油茶树在大湾村“安家”;党群携手,勠力同心,在油茶地里套种辣椒,为油茶“增值”;“三支队伍”撸起袖子转身变“农民”,助农插秧,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党员齐聚生姜种植地,发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徒手除草精心护姜苗。

  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解民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传授“小技能”,带动搬迁群众“大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进一步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新店镇党委积极谋划,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体部署,大做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把‘微工厂’——藤椅编织厂引进了丙溪安置点,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立造血机制,助推群众发家致富。

  “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编出这么好看的藤椅,真是没想到。”61岁的阳雪花高兴地说道。说起阳雪花家,一个并不富裕的三口之家,2017年从大湾村搬迁至丙溪安置点。她家以前的老房子在山坡上,那里山高坡陡,交通十分不便,孙子在读书,地里面只能种点糊口的粮食,一年到头没有什么进账。长年劳作和生活的压力让阳雪花的脸上布满皱纹,双手也长满了硬茧,显得十分沧桑。

  “到现在工作了一个多月,我手脚慢,每天也能做一两个,赚得钱也够基本生活了,儿子外出务工的钱可以存起来,可比在老家好多了!”阳雪花眼底眉梢藏不住的笑意,搬了新家有了工作,阳大妈很知足。

  “微工厂”的建立,帮助了像阳雪花一样有着各种各样就业困难的人群,解决了安置点留守妇女和弱劳动力这个庞大群体的就业问题,让搬迁群众顾家的同时,有事做、有活干、有钱赚,致富有希望。

  截至目前,新店镇会议研究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20余次、志愿活动12次,解决群众急难问题38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