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文旅融合,桃源铜仁景色新

来源:微铜仁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黔东大地,千山涌绿,万物并茂,希望升腾。


这里山水风光浑然天成,山川壮美、河流纵横、温泉氤氲、茶园绿涛,集自然之精华。


这里历史文化璀璨文明,湘楚文化、巴蜀文化浸润融合,远古遗址、铜钲、牙璋,记录着幽幽古色之文明,逐梦千年历史沧桑。


这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风淳朴,傩戏、说春、思南花灯、松桃苗绣、玉屏箫笛、印江书法融历史之沉淀,集民俗之神秘多元。


这里红色文化闪耀,孕育了周逸群、旷继勋等革命先烈,黔东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让这片土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铜仁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紧扣“一区五地”奋斗目标,以“市级抓龙头品牌、乡镇抓特色亮点、区县抓精品景区”为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文化旅游胜地,文化旅游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从2018年的全省第六位跨越式发展跃居2019年的全省第三,入境游增速2019年名列全省第一。


图片


观局势、谋长远


天生丽质的铜仁藏着诗和远方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曾是铜仁乃至全省的劣势,现在因原生态的文化、良好的生态优势,恰恰是铜仁未来发展的优势。


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厚重历史、多元文化、良好生态是铜仁最宝贵的财富,是铜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铜仁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性资源。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跨行业的朝阳产业,尤其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与新时代同行,与发展大势合拍,铜仁文化旅游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家住八官溪安置区的居民卢芳容在自家楼下开了一家小卖部,平日里多是邻里间购买一些零食饮料、生活用品,自8月底马拉松智慧赛道建成后,吸引了大量游人前往打卡运动,小卖部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我市发挥梵净山文化旅游龙头效益,依托锦江沿线的滩涂、民舍、梯田、溶洞和九曲十八弯的自然风光,深入挖掘民俗、乡愁、农耕文化,结合优美山水环境,突出小桥流水,彰显小家碧玉,建设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的乡村振兴产业带,生动阐释铜仁百姓富和生态美的辩证统一。


依托铜仁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国学文化、府城文化、茶文化、商贸文化、市井文化、天文文化、非遗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修缮改造飞山宫、熊家大院、罗裕盛南货店、朱氏民宅等国保建筑,植入红色主题沉浸式体验、红色培训、国学教育、天文科普、主题酒店、文化演绎、非遗展示等不同的文化体验业态,多层次、多维度、整体打造中华文化“乡愁故园”宏大主题,让梵净山、锦江、铜仁古城大放异彩,构建市民的精神家园和城市的“文化会客厅”,初步形成了游上梵净山、玩在中南门的铜仁旅游新格局。


图片


今年下半年来,“一带双核”项目惊艳亮相,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锦江沿江橡胶慢行跑道成为铜仁市民朋友圈刷屏的3个地方,人们竞相晒出自己拍摄的最美照,把美好生活分享给朋友。


每天清晨,70多岁的杨老伯和老伴都会一道沿着锦江步道散步、锻炼身体,迎面晨风习习,沿岸鸟语花香,这一切让人无比惬意。“这座城市依山傍水,历史悠久,现在城市环境越来越整洁优美,我们每天坚持锻炼,还想多过几十年好生活啊!”杨老伯畅怀地说。


目前,铜仁有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排名全省第二。


这一方山水,留给了铜仁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风光,这幅山水画卷,承载着铜仁旅游的“诗与远方”。




图片


强引领、重融合


多姿多彩的铜仁焕发蓬勃生机




5年来,铜仁市着力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催生了一批文旅新业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教育基地,全面打造美育教育、红色教育、研学教育等,打造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研学营地。打造文化高地,中南门成为集红色文化、科普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于一体的文化大观园。


推动“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温泉康养旅游产品,以石阡温泉作为全市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化、标准化,推进碧江九龙洞温泉、思南九天温泉、思南兽王山温泉、沿河思州温泉等温泉产业化提质提档,形成铜仁市温泉旅游产业集群。


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每到周末,铜仁市民的“朋友圈”总有一个高频率“新地标”出现——乡村振兴产业带上的马拉松智慧赛道,沿经20多个村寨,赛道全场43公里。红色橡胶赛道,智能心率柱、太阳能座椅、手机充电桩、自助自行车……沿途绿水环绕青山、美不胜收。在康旅融合方面,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举办十届环梵净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市形成独具特色的碧江中国传统龙舟大赛、思南舞龙大赛、松桃滚龙、石阡毛龙、德江炸龙、万山鏊锣等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品牌,通过体育赛事拉动文旅消费成效明显。


图片


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建设思路,实施农旅融合、园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两大战略,打造了一批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技示范、观光休闲、体验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星级农业园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销售民族特色产品等系列旅游副业增收脱贫。目前,全市累计创建星际农业园区38个,其中万山九丰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推动“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开展园区绿化、厂房美化、环境净化建设,完善和丰富园区观光、科普、服务等功能。依托江口紫袍玉带石、农夫山泉、万山朱砂、玉屏箫笛、松桃苗绣、石阡苔茶等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打造工业旅游景区景点,培育工业科普游、产业公园游、工业购物游等新兴旅游业态。


推动“服务业+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展铜仁十佳精品民宿、铜仁十佳导游、铜仁十佳旅游形象大使、铜仁十佳原创歌曲、铜仁十佳美食、铜仁十佳乡村旅游景点评选活动,培育打造了一批知名旅游小吃、旅游商品、旅游街区、旅游民宿品牌,提高旅游供给品质,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水平。




图片


夯基础、育主体


宜居宜游的铜仁喜迎八方来客




“来宜居宜游的铜仁,白天登上梵净山一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傍晚游览锦江河畔,走进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寻找深藏已久的乡愁故园。”这是现在来铜游客的第一感触,也是铜仁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喜迎八方来客做足准备赢得的啧啧称赞。


我市立足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布局不断优化提升,实现“县县通高速”,铜仁凤凰机场直飞北上广深等20余个国内重点城市,沪昆高铁过境铜仁,铜玉城际铁路通车。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交通通达无缝衔接,全市立体旅游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推进重点景区提级改造,改扩建旅游厕所510座,建成游客服务中心23个、停车场8300余个,旅游基础设施、智慧旅游服务设施全面改善。


始终坚持“高端展示、受众对外”,策划举办了梵净山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梵净山抹茶大会等高层次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打响“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一县一品”“一县一特”旅游品牌效应显著提升,旅游品牌不断提升。目前,全市5A景区1个,4A景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建成运营朱砂古镇、云舍土家第一村、石阡佛顶山温泉小镇等一批精品景区,国际编号为“215021”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2020年,铜仁市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称号。


图片


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整合我市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初步形成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休闲、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共有旅游市场主体26166家,培育壮大市级龙头旅游企业2家、区县龙头旅游企业10家、民营龙头型旅游企业36家,成功创建旅行社29家、星级旅游饭店25家、旅游车队19家、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80个、乡村旅游客栈92家、农家乐169家、公共体育场馆18个、文化娱乐场所173家,实现了旅游业态从单一化向多元综合化转变。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勤劳勇敢的黔东儿女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执着的精神,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高质量推动旅游大提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续写铜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传奇。(杨巧丽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