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赋
杨清博
玉屏临江兮①,㵲阳汤汤,山川相缪兮,郁乎苍苍。星分翼轸兮②,地连黔湘;水通云台兮,势达东洋③。生灵沐造化恩光,物阜民康;丘陵筑大地脊梁,水孕土藏。形胜常在域中,偶通关防;蛮夷久居化外,谁与颉颃。北仰梵天净土兮,东连云梦潇湘,南延侗歌一脉兮,西通千里苗疆。汇聚生民廿万兮,控辖五百平方。
溯远史于荒莱兮,恨渺茫难辨其形;访碑铭其漫漶兮,倩谁能激浊扬清。秦汉雄主操戈,剑指武陵;隋唐羁縻笼络,辰沅服膺。览雄溪之盛壮兮④,其地有灵;制蛮夷之有司兮,名野鸡坪⑤。峒砦为宋世之方略,土司乃蒙元之外廷。峒设平溪,自宋于今流韵千载⑥;隶属思州,大元之后始具雏形。浩浩洪武天威,厥有卫所;熙熙雍正皇图,县治玉屏⑦。或言指挥,或称守备,边地军民同一体;曾属贵州,曾隶湖广,裁制山河廓地形。十轮甲子兮卫所屯兵,三百春秋兮县政奉行⑧。文献历劫,谯楼四建,证百年鼓角争鸣;满城烽火,玉石俱焚,谁管他布衣簪缨⑨。思州府风云际会,貔貅虎备,数百载苗疆锁钥;铜仁署孤悬一角,赖此通关,几十年辐辏畅行⑩。万山区曾属辖下,朱砂献瑞;龙溪口湘地黔管,商贾勃兴⑪。六百年古城新风,山长水远;三十载侗乡自治,同乐升平。
华表连云兮,瞻往史代有英贤;寒枫夜火兮,居此地岂无渊源。风萧萧兮江水寒,五千官兵去未还,筑城池于溪峒,屯田土于荒原。紫阁荣膺,将军堪当镇国;守土长眠,卓岭可风钟山⑫。破天荒侯进士母寿期颐九重恩满,传奇谭得胜楼青青子衿艳遇狐仙⑬。学宫草创,平溪卫户诵家弦;虹霓星斗,武弁城科甲蝉联⑭。进士举人,足孔门圣贤之数;三秀五云,效汉宫铜池之开⑮。天启一科,全省三十独占五;魁星三捷,边邑能出解元才⑯。侯世卿名高南省,唐一鹏望重西台,万年策任大司马,张佐宸为大冢宰⑰。苟无郑氏之巧遇,何来仙乐之妙哉⑱?歌山唱水,洪运昌世传家学硕德清怀;总督西南,郑逢元烈烈孤忠凤鸣九垓。夏之骥孝悌慷慨,洪遘昌情衷苏白⑲。文牍追七子,风操砥砺万教授;海上铸长城,调词演易洪府台⑳。《碧山堂》诗成一派,《谷口集》幸可搜求。《东村》承师徒之雅艺,莲峰诲黔楚之名流㉑。田门多俊逸,才名动边州,六代诗书垂示范,好传清咏化蛮陬㉒。洪家祠训,许氏箕裘,纵然偶失龙头望,敢笑科第多庸流,或树家风一门竞秀,或严师范桃李金秋㉓。
英风荟萃兮,平溪远客;文脉长流兮,㵲阳舟歌。奇谋入滇兮,退不可得;临流浩叹兮,汉将伏波㉔。四大名庵周天子,皇亲将相落草坡㉕。宦游兮常醉,迁谪兮暂安。伤仕途之蹭蹬兮,野鸡坪徒流状元;感明时之不遇兮,熊司马再鼓风帆㉖。阳明落魄兮,谁识英雄于未然;殷殷相契兮,穷途赖此心存焉。饮平溪之酒兮,漱龙场之泉;千古之圣哲兮,何惧蛮烟。致良知于内兮,本属先天;知与行能合一兮,我自心安。路长人困兮,玉水屏山;颠沛之途兮,悟道之端㉗。平溪馆驿寒,何景明终宵无梦;㵲阳秋色老,孙应鳌披襟岸帻㉘。携经上南楼,段玉裁析音辨义赏竹听歌;著书临江渚,张百瀹修齐治平祈雨开河㉙。风土人情能留客,程钦于此老薜萝㉚。士马停舆爱晚,诗才自有吟哦。纵一苇之所如,听北浦之渔歌㉛,点流光兮翠玉,散明月兮风波。
古史已成昨,㵲水流波明月去;梦魂牵画境,箫声谐韵茶花开。调宫商兮妙手,识君子兮竹材。吹从明月清风夜,引得朝阳彩凤来。荣膺驰名商标,勇夺国际金牌,名列贵州三宝,比肩国酒茅台㉜。竹荪枞蕈兮,木石灵胎;醴泉幽壑兮,兰芷蕨苔。一碗春色,社饭中青蒿薤白;十年陈香,腤汤后涩尽甘来㉝。桃花惹人醉,茶树满坡栽。茶油为油中贵妇,皇桃是桃中帝皇㉞。朱家场牛气冲霄,郭家湾贡米飘香㉟。品熏腊小酌熏酒,谢庖丁大快庖汤㊱。果珍梅柿,菜重椿姜㊲。三月萢,八月瓜,地木耳,土枇杷。折根之腥兮洋荷非花,香椿之气兮苦刺青芽㊳,儿女志在四方兮,舌尖恋家。慎折金樱兮,轻摘胡颓,攀摇龙爪兮,捋取刺莓㊴。坛中蕴藏兮,举杯向谁?八方作客兮,胡为乎不归?
百越兮莫辨,三苗兮难详,五溪间于黔楚,阃域颇肖夜郎。飞山庙,竹郎王,打傩蛊,戏傩堂,奇风异俗兮黼黻文章;滚坡酒,鼟锣狂,赶坳会,斗牛场,胸怀旷放兮神采飞扬。草木成灰莫嫌弃,妙手引出碱粑香。一碗翠色锅巴粉,固体豆浆奉君尝。无膀不成席,蒸蹄膀温柔敦厚荤中王;有容乃为大,和和菜圆融大度久而香。烹罐罐油茶兮,茶饮奇风能果腹;酿天锅米酒兮,飞鸟闻香变凤凰。茶三酒四烟八杆㊵,侗俗好客礼周详。
屏城开画卷,旧迹换新颜。草堂今不见,瑞雪禅林紫气山,书声琅琅水云间。印山书院宛然在,麻石隐苍苔,古柏倚云栽。书读万卷,岩下墨潭深染;箫奏八仙,峰头石莲花开。黉门庙影云樟在,跨狮连象七孔排。凤竹隐隐水迢迢,秋尽茅坪草未凋。风雨廊桥明月夜,玉屏山上玉屏箫。归彼东门兮,烟霞市井;高卧南山兮,不老松青;天马腾霄兮,奋蹄嘶鸣;榜山秋会兮,月影烟汀㊸。
铁路通艽野,高速赶星河。产业荟于大龙,钙粉采诸山阿㊹。玉龙一体,多规融合㊺。小桥流水兮,水月风和;小家碧玉兮,馆驿清歌;小城故事兮,文水微波㊻。黔东明珠,箫笛名都;北侗风情,侗听玉屏。三区一县一中心㊼,蓝图绘就且高吟。几经劫火重生地,南山凤翥有清音㊽。
平箫悒怏,玉笛铿锵,清音万里,千载流光。箫韶九成兮引凤,秀云三顾兮求凰㊾。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纵观千古,横揽八荒。论英雄何计成败,数风流堪鉴兴亡。风俗向称朴厚,山民自有雄强。草莱初创兮辟土新疆㊿,天戴有苍兮地履其黄。族争开衅,叛罚相戕,血浆膏乎劲草,悼古史兮多殇;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新风畅达四海,负青云兮奋翔。民无能名兮,沐此恩光;山河无恙兮,已证辉煌;干将发硎兮,有作其芒;以梦为马兮,再谱华章。
注释:
①玉屏山位于㵲阳河北岸,与古平溪卫城隔河相望,玉屏县因之得名。清代诗画大家邹一桂曾有《玉屏山》诗称其为“屏风玉立临清鉴,此是黔疆第一山”,现已辟为屏山公园,山顶建有巨型箫笛塑像。
②古代星象分野认为玉屏属于翼、轸二星所对应的地面区域。
③㵲阳河从云台山潺湲泻流,河水入沅江,汇洞庭,奔长江,济东海。
④《贵州玉屏县志·艺文志》中收录田榕的《雄溪考》,考证了“吾玉江曰平江,即古雄溪,《后汉书》所载五溪之一。”
⑤元世祖攻占九溪十八洞后,于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置野鸡坪蛮夷长官司(治所在今玉屏县城西野鸡坪),隶思州安抚。
⑥玉屏在宋朝时期曾置平溪峒,隶沅州麻阳县。
⑦明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三十(公元1390年),置平溪卫,隶湖广都司。清雍正五年二月初五(公元1727年),改隶贵州省思州府。是年闰三月三十,兵部复云贵总督鄂尔泰奏,改平溪卫为玉屏县。
⑧从明太祖设平溪卫至今已六百多年,合十轮甲子。从雍正皇帝设玉屏县至今近三百年,2027年将迎来建县三百周年。
⑨谯楼又称南明楼、钟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三毁四建,历尽劫火。明清之际的兵燹变乱,将之前的文献典籍焚毁殆尽。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苗乱,县城毁于兵火,“房屋灰烬,民死过半”。当地士绅郑毓祯殉难于小北门,后来人们在其尸身下发现了乾隆年间的孤本《贵州玉屏县志》,这份宝贵的古代文献资料才得以流传至今。
⑩玉屏在历史上长期归属于思州府管辖,1949年之后始归铜仁。铜仁地区僻处贵州东北角,长期交通不便,在数十年的时间里,玉屏曾是全区唯一通铁路和高速的地方,是铜仁地区赖以对外交通的门户和枢纽。
⑪万山以盛产朱砂在历史上闻名,1966年设立县级行政单位万山特区,在此之前,万山为玉屏县辖地。龙溪口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是“飞”入湖南晃州腹地,却归属贵州玉屏管辖的一块行政“飞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该地有商业店铺四百余家,手工业作坊二百余家,成为湘西三大商埠之一。后来逐渐调整行政区划,龙溪口才完全归属湖南新晃管辖。
⑫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南京右卫佥事许升,领江南从征官兵五千六百余人驻屯平溪,创筑城池。第二年,正式设置卫、所,许升任首任平溪卫掌印指挥,封镇国将军。许升逝世后葬于城北卓岭坡南麓黄塝,青山有幸埋忠骨,将军墓至今碑铭犹在。玉屏曾有“小南京”之称,第一批驻屯官兵也是从南京开拔而来,卓岭之于玉屏,就如钟山之于南京。
⑬侯位是玉屏第一位举人,更是第一位进士,可谓“破天荒”者。其母寿登百岁,明世宗赐建百岁坊,并御赐坊联“九重恩满三台府,万里春回百岁堂”。玉屏民间传说,侯位在县城得胜楼读书时,曾艳遇狐仙,故事曲折,传为奇谭。
⑭平溪旧志记载,自建卫以来,“地灵人杰,户诵家弦,书香喷星斗之辉,剑气吐虹霓之色”。
⑮玉屏在明清两代共产生进士、举人七十四人,与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之数相仿。明朝时卫城东北角有片草坪,名叫兔儿坪,建有郑氏书院,那里接连生出九朵灵芝,熊明遇赋诗纪瑞:“三秀五云歌胜事,却将青圃当铜池。”将此事与汉宫函德殿铜池中产金芝九茎的典故相提并论。后来郑氏书院果然接连九届秋闱都有士子高中。
⑯大明天启甲子科,全省共取三十人,而平溪一卫,就独占五员。在乡试中,平溪卫曾出过三位解元(乡试中全省第一名称解元)。
⑰平溪卫屡出公卿之才。侯位,字世卿,任江南操江巡抚、兵部左侍郎。唐一鹏,任西台御史、巡按、太仆寺卿。万年策曾任兵部尚书,别称“大司马”。张佐宸曾任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别称“大冢宰”。
⑱明代有一位叫郑维藩的郑氏先贤,据说其诗有中晚唐之风,名重一时,玉屏旧有的史乘书志,多出其手,并且他还是如今驰名中外的“玉屏箫笛”的开创者,后来那句在玉屏脍炙人口的“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说的就是他巧遇鹿皮道人,共同研创“平箫”的传奇故事。
⑲洪运昌,南明永历帝时任兵部主事,大清定鼎后不再出仕,悠游山水,编纂文献,耆年硕德,推重一时,子孙俱有文名,能世其家学。郑逢元,明朝太仆寺卿、兵部尚书,总督滇黔楚蜀军务,南明亡后,入山出家,法号“天问”,与万年策、夏起龙等不食新朝俸禄,坚守民族气节,“庞眉皓发,朝夕过从,往来泉石间,悠游杖履,一时人心风俗,有所维系”,曾捐资修建圣宫明伦堂,培育人才,主纂《平溪卫志书》。夏之骥为清代玉屏乡贤,为人孝悌慷慨,乐善好施,博涉经史,著述甚丰。洪遘昌,清代玉屏诗人,结庐于平溪卫城东的东园,一生喜爱白居易和苏东坡,名其书屋为“白苏斋”,常与宾朋唱和行乐。
⑳万钟礼,官敷勇卫教授,风操砥砺,提携后进,文采翩翩,章表书记尤为出色,有建安七子中阮瑀的风范。洪其绅,清朝乡试解元,进士,钦点翰林,礼部郎中,台州知府,任期加固海防,时人有“居然海上一长城”之誉。洪府台不仅政绩可彰,而且雅号词曲易学,始创临海词调演唱组织“停云社”,著有《易通》六卷。
㉑《碧山堂诗钞》为清代著名诗人田榕的诗集,是玉屏明清诗人群体的代表著作。《谷口集》为郑逢元的诗集,其孙“于旧家败篦中搜得”,现存贵州省图书馆。《东村集》为乾隆年间玉屏进士洪其哲的诗集,洪其哲为田榕弟子,出仕后与恩师诗简往来不绝,并将其师《碧山堂诗钞》付刻刊行。许之獬,号莲峰,聪明早慧,曾为县学教谕、府学教授,主持阳明书院,黔楚名士,多出其门,著有《太朴园文集》。
㉒以田榕为代表的玉屏田氏家族,自田养元一辈便诗书传家,一门芝兰竞秀,文名鹊起,经田起虬、田起图一辈,田仲颖一辈,田榕、田棻、田樟、田榑一辈,田熙、田煦一辈,田均豫、田均晋一辈,六辈诗人,形成一个独特的家族诗人群体。
㉓洪家祠堂为玉屏旧时名胜,洪氏先贤名流甚多。洪国鉴才气动人,可惜科甲时运不济,以贡生终老,一生授徒,师范甚严,门下多高足。许之獬亦科考落第。这些人虽然命运不达,但是门风师范,恩泽后世。
㉔楚王派庄蹻伐滇,秦国攻拔黔中,庄蹻不得归,在滇称王。这是史书中最早有关五溪一带的记录。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征伐武陵蛮时,染疫病卒于五溪之地,马援曾有“滔滔五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五溪多毒淫!”的诗句。
㉕松林寺、弥陀寺、忠兴寺、天罡寺,世称四大名庵,其中三座在玉屏境内。据说吴三桂反清失败后,其吴周皇族和公卿旧部隐居于此,修建宏大寺院,借以伪装并储存财富。
㉖文学家杨慎是明朝中期的状元,也是明代三才子之首,嘉靖年间因“大礼议”遭受廷杖,谪戍云南,途经玉屏野鸡坪,有感而作七绝两首。明末名臣熊明遇,因与魏忠贤不和,被革职谪戍平溪,在此聚士讲学,弘文传道,崇祯帝即位后,熊明遇昭雪返京,官至兵部尚书。
㉗王阳明因触怒权阉刘瑾,被从兵部武选司主事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途经平溪客居馆驿,在此相逢了时任贵州参议的王铠,两人诗酒酬唱,相与甚欢。王阳明抒发了自己“清世独便吾职易,穷途还赖此心存”的心志,表达了“蛮烟瘴雾承相往,翠壁丹崖好共论”的感激与豁达。
㉘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途经平溪,客居馆驿,作《平溪道中》一首,中有“终宵无梦寐,高枕听滩声”之句。被誉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之冠”的孙应鳌,与友人游历平溪山水,榜山秋会,獭崖抒怀,登临纵目,诗文唱和,中有“乡思暗随秋色老,旅怀重向故人开”的诗句。
㉙清代朴学大家段玉裁曾在玉屏做过三年知县,常携《六书音韵表》于身边,每于公务完结后挑灯编修文章。张澍,字百瀹,清代文献学家,曾任玉屏知县,勤政爱民,疏浚河道,治理㵲阳河水患,旱灾时亲自祈雨,多有诗文描述玉屏的风土地理。
㉚程钦,陕西人,在贵州为官,罢官归里时途经玉屏,陶醉于一方风土,遂流寓客居于此,写下了“当年漂泊随书剑,此日羁留老薜萝”的诗句。
㉛“北浦渔歌”为古玉屏八景之一。
㉜玉屏箫笛与茅台酒、大方漆器并称为“贵州三宝”。1915年美国旧金山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万国博览会上玉屏箫笛获金质奖牌,成为中国最先获国际大奖的民族民间乐器,1990年玉屏获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箫笛之乡”,2018年“玉屏箫笛”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㉝吃社饭是玉屏春社期间的民俗饮食习惯,作料有青蒿薤白等时令野蔬。腤汤是用本地青菜与糯米浆等发酵制成的传统饮食,可以保存十几年,辛涩熏鼻,开胃解腻,风味独特。
㉞玉屏是周恩来亲题的油茶之乡,盛产茶油,茶油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也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玉屏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黄桃之乡”称号,玉屏黄桃又称“皇桃”,皇桃个大饱满、皮薄肉脆、香甜多汁,深受消费者青睐,享有盛誉。
㉟玉屏朱家场牛市是西南三大牛市之一。郭家湾贡米是玉屏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㊱玉屏腊月有熏腊肉的习俗。玉屏的熏酒是一种熏香型白酒,是熏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吃庖汤是玉屏当地宰杀年猪的一种饮食文化习俗,在很多农村地区,吃庖汤标志着过年的开始。
㊲玉屏清水塘村被誉为“西南杨梅第一村”。玉屏盛产无核糯柿,柿饼远近闻名。当地人喜食椿芽,椿木芽炒蛋是一道时令佳肴。马头田生姜是当地特色农产品,生姜产业初具规模。
㊳折耳根、洋荷、椿木芽、苦刺芽,是四道腥冲苦涩气息比较浓郁的菜肴,却深受当地人喜爱。
㊴金樱子(俗称糖糖罐)、胡颓子(俗称羊奶奶)、龙爪(学名拐枣,又称万寿果)、刺莓(又称刺梨果),是当地四种常见的泡酒野果。
㊵此处“三”“四”“八”皆非确数,而是泛言其多。“茶三酒四烟八杆”,是形容侗家待客礼数的周详,也可以作为劝客用语。
㊶朝阳和大湾是当地侗族风俗比较浓郁的古村落。云起小镇是玉屏的文旅康养度假开发项目,与易地扶贫安置相结合,带动当地安置居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
㊷玉屏县田坪侗乡风情园目前为AAA级旅游景区,是彰显侗族生态文化的康养旅居之地,建有乡愁馆,附近还有“不散的乡场”。田坪镇的牛汤锅远近闻名,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朱家场镇的茶花泉景区以山水田园风光和现代特色农业为载体,被评为贵州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五星级农业园区”。
㊸此处分别指东门坡、南门坡、天马山和挂榜山,地理位置都在玉屏城近郊。东门坡和南门坡已建成森林公园,常有市民到此背水、锻炼。天马山有古玉屏八景之一的“天马腾霄”景观。明人孙应鳌曾游挂榜山,作《会秋榜山》诗,中有“明月烟汀散野凉”之句。
㊹玉屏大龙为铜仁市工业产业的主要集聚区,正在申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玉屏县碳酸钙资源富集,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㊺玉屏是省级“多规融合”试点县。玉屏县城与大龙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已成既定目标。
㊻近年玉屏提出了“三小三品”的发展思路,即:多规融合,提升城乡“小桥流水”品位;围绕生态富民,提升城乡“小家碧玉”品质;依托四张名片,唱响玉屏“小城故事”品牌。
㊼玉屏被称为“黔东明珠”,当地侗族在文化属性上属于北侗。“箫笛名都,侗听玉屏”是该县最新的形象定位。玉屏紧紧围绕“三区一县一中心”规划目标,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和黔东物流集散中心。
㊽“南山凤翥”是古玉屏八景之一,位于县城西南飞凤山。
㊾清代进士姚大荣,任内阁中书时奉旨考察民间文史,途经玉屏,被笛声吸引,邂逅箫笛世家女子秀云,一见钟情,“三顾玉屏求佳丽,吹拉弹唱定终身”,成就了一段“凤求凰”的佳话。二人的定情信物——一管刻有“秀云惠存”诗句的竹笛,现藏于郑金城箫笛博物馆。
㊿清朝雍正年间,对贵州开展大规模“改土归流”,很多原本由土司控制的地区变为中央直接管辖,有些之前没有开拓的地盘得到有效控制,当时称这一片新开拓的疆土为“新疆”。《清史稿》有“诏尽豁新疆钱粮,永不徵收,以杜官胥之扰。其苗讼仍从苗俗处分,不拘律例”的记载,这里的“新疆”指的是“西南新疆”而非“西域新疆”,是贵州东南部新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