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为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1+2”导师结对帮带,着力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的氛围,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优选导师,按需施策“结对子”。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产业发展,建立“1+2”结对帮带机制,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好、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两好两强”的标准筛选433名导师,根据学历经历、专业特长、能力素质等,结合导师的专业领域和工作经验,精准帮带874名学员,结成433对帮带对子。通过授课式、项目式、课题式面对面讲、手把手教,按月制定帮带工作计划、签订帮带协议,明确帮带导师职责清单、帮带学员任务清单,落实督查、考核、评估等措施,确保结对帮带活动有内容、有步骤、有质量,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断激活人才队伍活力。
精心指导,靶向培育“墩苗子”。为促进人才茁壮成长,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多接受磨砺锤炼,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竽”,真正墩出经验、墩出能力、墩出心态。通过采取项目参与法、手术带教法、教研互动法等,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手术阵地、学术课堂,让帮带导师现场“以案说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带动学员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经验,形成“大带小”活力递增、“老带新”优势互补、“强带弱”交流提升、让处于“领跑”状态的人才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互学共促,薪火相传“搭台子”。让人才成长进入“快车道”,选派农技人才110余名下沉一线对村级集体经济“问诊把脉”。在医疗领域,采取外邀内派、对口帮扶等模式实施医疗人才培养,通过理论教学、手术带教、业务指导等方式,帮带学员完成一、二级手术300余例、三级手术80余例。同时,为更好地传承民间中医药技术,结成30余个师承对子,20余个业务帮带对子,不断夯实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人才队伍。在教育领域,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帮带作用,开展专题培训讲座6次、集体研修活动60余次、校内学科教研活动300余次、培训2000余人次,通过教研、教学、培训促进专业提升,培养“黔灵名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名师3人、名班主任2人。
严管细抓,跟踪指导“扶梯子”。按照系统化要求推进“1+2”结对帮带工作机制,在思想上“引”,建立帮带导师与结对对象之间谈心交流、情况反馈等机制,随时了解帮带对象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其树牢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经验上“教”,帮带导师结合帮带对象实际,指导制定学习计划,实地指导帮带对象开展工作,帮助尽快积累教育教学、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在业务上“带”,通过理论教学、手术带教、教研教学等方式,结对提升履职能力、辐射带动产业发展、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截止目前,导师帮带开展现场教学和实践2050余次,谈心谈话、经验分享、业务专题培训80余次,进一步破解帮带对象“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缩短“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成长周期。
评价激励,以绩问效“压担子”。实施“六个一”管理制度,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即帮带导师与帮带对象每季度实地帮带指导不少于一次、帮带对象每季度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一篇、每半年撰写一篇工作汇报、半年召开一次师徒结对帮带座谈交流会、年底召开一次汇报会,晾晒工作业绩,检验帮带效果,督促帮带对象练就真本领。县委人才办成立帮带考核评估小组,定期对各单位“1+2”结对帮带培养机制落实情况进行提示,并通过日常督导、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年度评议等方式,综合评价帮带工作成效。建立激励机制,对帮带培养考核成效好的导师给予“优秀导师”荣誉称号,并列入县管专家、县级“优才卡”候备人选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激励帮带导师教有动力、带出责任,帮带对象学有所成、学有担当。截止目前,共评选出“优秀导师”8名,“优秀学员”15名,对其他表现优异的培养对象纳入后备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