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大连民族大学“玉屏博士团”服务脱贫攻坚记事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把论文写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大连民族大学“玉屏博士团”服务脱贫攻坚记事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2011年,国家决定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2012年初,国家民委党组决定,从国家民委机关、民委直属6所高等院校及文化事业单位,选派司处级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武陵山片区担任联络员,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此后,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先后派出理学院书记刘满,纪监委副处长王芳,环境与资源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翔,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赵靓,以及任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的我,到玉屏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我是瑞典农业大学植物育种系欧盟玛丽·居里行动访问学者,2013年6月获得瑞典农业大学执行完成欧盟玛丽·居里国际人才引进奖学金。2014年4月初,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决定委派我带领专家团队远赴玉屏,实地调查油茶低产低效主因和寻求解决方案。2017年4月,我任铜仁市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挂任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油茶之乡”遭遇难题

  玉屏侗族自治县属武陵山片区贫困县,有600多年栽培和开发利用油茶的历史,周恩来总理1958年题名为“油茶之乡”。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玉屏“中国油茶之乡”称号;2009年,玉屏被列为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贵州省油茶产业化扶贫重点县;2012年玉屏被贵州省林业厅评为以油茶为主的“贵州省经济林建设示范县”;2014年“玉屏茶油”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过去,油茶树是玉屏人的“摇钱树”,农户的日常花销多靠油茶换钱。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玉屏油茶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油茶由于树龄不断老化、含油量低、产量不稳定、品种不优,在病虫害严重的时候,“十担茶子九担空”。为此,老百姓对油茶林管护也越来越粗放,有的家庭干脆不再管理油茶林,让油茶树自生自灭,甚至砍伐茶树当柴火烧。仅从1980到2000年的20年时间里,就有大约8万亩油茶树被砍伐或荒芜,占当时油茶总面积的40%。大量砍伐几百年种植历史的油茶林,不仅带来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而且也降低了农户的收入,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赖以生存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大连民族大学教授阮成江(右一)接受新闻媒体集体采访

  怎么让油茶稳产、高产,给农民带来稳定而丰厚的收入,这成了玉屏脱贫攻坚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2013年12月,大连民族大学作为牵头武陵山片区扶贫单位、国家民委直属高等院校。时任党委书记黎树斌到玉屏调研,期间县长杨德振提出,希望该校能帮助玉屏解决油茶含油量低和产量低等重大难题。  2014年4月,大连民族大学党委根据学校有关专家的前期研究背景、能力和研究成果,决定委派我为大连民族大学派驻铜仁市脱贫攻坚联络员,依托大连民族大学·铜仁科学院联合基金等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奔赴玉屏,对玉屏油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攻关。


  科技攻关破解多年难题

  初到玉屏,看到大面积油茶林郁郁葱葱的树枝仅挂着零星的油茶果,我们心中特别不是滋味。为找出油茶低产低效主因,团队成员一年四季穿梭在长期无人管护、荆棘丛生的老油茶林里。

  团队通过对油茶生长发育特性、传粉结实特性、果实性状和产量特征等长期调查观测发现,玉屏过去的老油茶林个体间遗传关系不清,更有许多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子实生苗的片状分布林,易发生自交传粉,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现象,形成低产,最终确定了造成玉屏油茶低产低效的主因。

  对此,建立油茶优良种质早期诊断评价和优选技术,通过收集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油茶种质,对玉屏当地油茶种质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出了24个适合在铜仁市大面积推广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其中,2020年3月6日,大连民族大学油茶科研团队在玉屏选育的高产、稳产、抗油茶炭疽病的优良无性系“民玉2号”和“民玉3号”均获批了国家油茶新品种,并被贵州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林木良种,同时淘汰了不适合在武陵山片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劣质品种。

阮成江教授(左)指导农户油茶高接换冠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团队选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已繁育优质苗木420万株,其中的120万株已在贵州武陵山片区的思南、碧江、玉屏,黔南平塘及湖南会同等地示范种植,300万株将于2021年底同为武陵山片区的碧江、玉屏、思南及湖南会同等县市区推广种植。建立的丰产营林技术已应用于思南、玉屏等地的5万亩油茶新林营造。

  在玉屏,利用团队筛选的油茶优良种质和丰产营林技术,新建和改造的油茶林亩产茶油可达50公斤以上。低产林改造“高接换冠”丰产分子设计技术已建立了200亩丰产示范园,亩产茶油达到了50公斤。筛选鉴定适合在铜仁市推广的油茶良种已被广泛应用于油茶优质苗木繁育和“高接换冠”改造,仅玉屏在2018年就培育出油茶优质苗木2080万株,产值在6000万元以上。玉屏利用油茶全产业链扶贫基金,在2019年发展“高接换冠”丰产示范园800亩。

  目前,我们博士团已经解决了玉屏油茶含油量低和产量低的难题,为武陵山片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油茶提供了优质种源、苗木、穗条以及丰产营林技术,对充分发挥油茶产业在武陵山片区精准脱贫和长效致富、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中,我还首次提出并设计了“优良种质+最佳配合力+高异交传粉配置格局”的丰产营林模式,获授权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新油茶林高产栽培的分子设计方法”和“一种油茶丰产高接换冠的分子设计方法。”应用专利技术在玉屏已建成3000亩油茶丰产示范林。我建立的分子识别技术,明显降低了老油茶高效高值嫁接山茶花的高接病发病率,获授权发明专利“一种老油茶树高效嫁接山茶花砧穗组合选配的分子识别方法”。

  在国家民委、铜仁市政府和大连民族大学的支持下,我们团队与贵州省林科院、铜仁科学院等单位合作,获批了贵州省唯一设在县级的省级平台——贵州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铜仁市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了以解决油茶增产问题为导向,以学校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地方科技、林业等机构为协同的科技创新引领精准脱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协同机制。

  2016年7月23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玉屏调研,勉励我们博士团队扎根贵州,把科技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实现扶贫与经济效益共赢。博士团谨遵领导的嘱托和老百姓的期盼,连续几年扎根玉屏,艰苦科研,攻克了一个个油茶发展难题。


  博士团的轶事与“油茶”论文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铸多次到玉屏调研,要求博士团队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民委、学校的资源和智力优势,用科技创新助力武陵山片区油茶产业发展。

  这些年来,我作为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在铜仁开展油茶科技攻关期间,找准了玉屏在脱贫攻坚中的精准扶贫发力点,提高了老百姓种植油茶林的积极性,助推玉屏油茶产业发展。玉屏县委、县政府已将油茶产业定位为全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并积极与大连民族大学开展油茶科研合作,力争在2025年全县实现油茶种植面积25万亩。

  我是博士团的负责人,博士团成员包括李贺、丁健两位副教授,王莉、李景滨两位博士和杜维工程师。其中李贺、王莉挂职玉屏科技局副局长,丁健、李景滨挂职玉屏林业局副局长。为了实现玉屏县委、县政府的目标,助推农民增收的背后,凝聚着“玉屏博士团”每个队员的智慧和心血。

  自2014年4月到玉屏后,我一直工作在玉屏油茶研究的最前沿,常年带领团队奋战在油茶林深处,顾不上照顾爱人和孩子,一年也难得回大连看望他们几次。李贺、王莉是女性,她们克服家庭和工作上的困难,主动请缨到玉屏挂职工作。李景滨和丁健到玉屏的时候,小孩都不满周岁,仍义无反顾远赴千里之外的玉屏开展油茶调查研究工作。

  七月是玉屏最热的季节,也是油茶林病虫害最严重的时候,为了深入调查研究油茶的病虫害问题,博士团成员都从大连赶到玉屏,开展病虫害调查工作。由于观测点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又无固定车辆,往返很不方便。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完成更多的调查任务,我们通常在清晨就备好一天的食品,前往玉屏茶花泉及周边的油茶林开展工作。

  每天从清晨六点开始上山调查,中午在树荫下吃点自己带的面包和火腿肠,短暂休息后,继续穿梭在比人还高的油茶林中,开展病叶病果的统计调查工作。老油茶林平日缺少专人管护,里面生长了大量的杂草,还有很多蜜蜂和虫子,如果稍有疏忽就会被蜜蜂蜇,或者一些虫子就钻到了裤腿里。为了防止意外,我们每日都是穿着长衣长裤,皮肤尽量不外露,直到傍晚才回到住地。通过大家的辛勤付出,获得了油茶种质圃褐斑病和炭疽病危害发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采集了大量的病叶和病果,这些宝贵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数据也为后续油茶优良品种的筛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博士团队的研究生,每次来玉屏都需工作和学习20天左右。为了观测接种炭疽病病原菌后的油茶果感病症状,我们把课堂搬到了广阔的油茶林间,不需教室,不需黑板,在林间地头里给研究生讲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2015年7月下旬,南方的天气较为炎热,为调查油茶病虫害对油茶果造成的危害,我带领几名研究生连续一周在40℃以上高温下开展实地调查和采样工作,因在烈日高温下持续工作太久,有两名女研究生不幸中暑,皮肤被晒伤,为了完成课题,她们仅仅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依然随队开展工作。还有一名研究生在这种长时间的艰苦工作环境下,患上了重感冒,得了肺炎,但仍坚持晚上打针输液,白天到野外基地调查观测,坚持完成20天的任务后才返回大连,继续治疗肺炎。

大连民族大学玉屏油茶科研博士团

  团队成员努力拼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玉屏的干部和群众,见过我们工作态度的人纷纷夸赞:从未见过像大连民族大学挂职博士团这么认真努力的学者,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地为玉屏油茶产业发展尽心尽力!

  科研离不开实验,实验离不开采样和设备。由于玉屏不具备油茶科研需要的实验条件,采样后的样品需用液氮保存运送到大连实验室。因液氮罐不能空运、货运和快递运输,每次运送样品,负责运送的人员都是小心翼翼地手提液氮罐转乘汽车、高铁一路护送到大连。有一次在玉屏采完样,由团队成员杜维负责用液氮保存样品运送回大连,途经高铁长沙南站安检口时,液氮罐突然倒伏,立即喷出滚滚白烟,周围十多米全笼罩在白雾之中,车站警察立即出动,并将杜维带到了车站派出所。杜维如实解释和说明情况,经车站警察多方查证后,才做出了特殊处理,让样品顺利通过安检。为了防止液氮罐倒伏,避免造成突发事件,确保一路安全,液氮罐只能放在车厢中间的行李柜上面,周围用物品固定。玉屏到大连路途需20多个小时,都需时时盯着液氮罐,一路不得安心休息,每次都是身心疲惫回到大连,而团队每年都有四五次这样的送样经历。

  几年来,为了让“油茶之乡”的茶山成为老百姓致富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真正将论文写在玉屏的大地上,博士团克服天气及田间环境难题,在油茶自然群体、种质圃、南门坡等复杂油茶生长环境寻找多年来标记的100多个种质,并采集所需嫩叶等样品数次送样检测。期间,曾赴浙江金华采集狭叶油茶作为标准样,并在低温条件下送样品至上海。

  2014年4月以来,博士团队来到玉屏共348人次,常年在玉屏开展油茶大小年,炭疽病和油茶象甲危害的技术攻关工作。参加过博士团技术攻关的还有学院研究生:丁桂娇、赵月、吴波、闫蕊、熊朝伟、阮东、张莞晨、孟婷、王福菊、李雪柔、杨伞伞等。参与博士团科研工作的还有:铜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梁玖华、副院长黄河和玉屏油茶研发中心主任刘四黑等人。

  付出终获回报。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博士团队在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共发表论文18篇,获3项发明专利,选育2个油茶新品种,2个油茶良种。2019年,我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和李贺、丁健、李景滨、王莉荣获“铜仁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李贺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博士团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今后,博士团队还将本着有效提高油茶产量,真心实意帮扶出效果的执着信念,继续奉献着青春、挥洒着汗水,以过硬的学识,为续写武陵山特困山区的长效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精彩“论文”尽毕生心血和才智。


来源:政协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员会《玉屏油茶纪事》
作者:阮成江(大连民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