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党员干部要不惧“高山”,勇当“清渠”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7月16日,《高山清渠》正式上映,该剧讲述了“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的感人故事。通过观看电视剧《高山清渠》,让我们深入地体会到了黄大发为民谋幸福的决心、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责任担当。黄大发不仅修通了渠,引来了水,也成为了大家心中那一股清流。

  党员干部要有为民谋幸福的决心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满满当当地流进草王坝村。历时36年,时间没有磨灭黄大发为民谋幸福的决心,他完成了他许下的诺言。这也警醒着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不管在任何岗位,都应该要有为民谋幸福的决心,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敢为群众许下承诺,以承诺为指向标,指引我们不断向前,为群众谋取更大的幸福。

  党员干部要有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这些赞誉既是对黄大发辛苦付出的肯定,也是希望以此为我们树立起标杆,要学习好黄大发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黄大发修渠并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多次挫折。1958年,黄大发开始带队修渠,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后来被废弃。为了能够更好地修渠,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终于立项。修渠期间年近六十的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他总是迎难而上,不怕艰辛,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他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付出就有收获、克服困难终将迎来胜利,1994年,水渠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流进了草王坝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也警示着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断遇到什么困难,一定不要畏惧艰辛,要有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只要找准困难难点,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做,去践行,困难一定会得到解决。

  党员干部要有冲锋在前的责任担当

  黄大发提出修渠引水、想发设法修渠,修渠成功后,继续带领全村人种水稻、坡改梯、盖学校、拉电线、修公路。黄大发用其一生都在践行着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责任担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对党员干部而言,就应该要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不断在本职岗位上开拓进取。高山清渠,为我们展现的不仅是黄大发的奋斗精神,更激励着党员干部,要不惧“高山”,勇于越过千沟万壑,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清渠,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韧劲书写出人民满意的历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