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日益繁荣,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层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在全县构建县乡村三级“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迎来华丽的蝶变。
文体设施不断完善。“现在的图书馆设计得很好,环境很不错,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比起以前的老图书馆强太多了。过去的图书馆房子陈旧,条件差,桌椅都是旧的,空间不大,那时我还在学校读书,每当空闲时,都会来图书馆看看书,遇到喜欢的图书还会借回去,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市民杨先生朴实的话语道出玉屏公共文化设施的变化与发展。
十年来,玉屏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精神食粮丰富多样,基本建成县、乡、村、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市民和乡村群众在15分钟内都能到达最近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享受到免费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健身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民族文化进校园 李平 摄
“现在条件都好了,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欢乐院坝都很方便,离家几分钟的距离,我们随时都可以进行排练。”亚鱼乡郭家湾村文艺队队员吴大姐说道。
全民健身中心 文政松 摄
目前,玉屏城区建有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箫笛博物馆、体育馆、门球场、网球场,全民健身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8个,乡镇级农体工程7个;村(社区、安置点)建成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4个、农家书屋93个、乡村大舞台56个、“欢乐院坝”50个、村级农体工程141个等。
“戏曲进乡村”文艺巡演走进康华社区
文化服务送到身边。“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文艺演出,真是安逸。现在县里面的演员们经常来村里面演出,我们也都主动参与到演出中去,大家其乐融融,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今年8月9日,玉屏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来到麻音塘街道草坪村与村里的文艺队伍共同演出时,村民高兴地说。
跳广场舞的市民 徐雪 摄
十年来,玉屏以文化惠民为着力点,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乡村群众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种子效应”,将精彩的“文化食粮”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祥龙戏春”舞龙展示活动 胡攀学 摄
先后举办赶坳、龙灯、农民“春晚”等民间文化艺术节和箫笛文化艺术节;创建“周末大舞台”“月末大舞台”“文化走亲•文化认亲”“晒文化”“乡村振兴 文化有约”等群众文化品牌;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玉屏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暨“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群众文化活动及文化志愿服务、流动图书服务等,进一步提升“箫笛名都·侗听玉屏”县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玉屏文化馆暑期公益培训班开课 李平 摄
此外,玉屏还推出了系列活动丰富线上文化产品供给,组织县文化馆美术、舞蹈、声乐、器乐类文艺工作者录制了线上教学视频“云课堂”,提供线上文化培训,运用“互联网+文化”思维,依托多彩贵州文化云建立玉屏文化云平台,让广大市民群众足不出户随时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