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今天,两家央媒关注贵州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日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3月6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树牢开放理念、擦亮开放名片、高扬开放旗帜——贵州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聚焦近年来,贵州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支撑,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今年,贵州将进一步树牢开放发展理念,擦亮开放名片、高扬开放旗帜,开工快干、开放大干,以更坚定的决心、超常规举措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新跨越,奋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具体报道如下:


图片


树牢开放理念、擦亮开放名片、

高扬开放旗帜——

贵州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1月26日,中欧班列(贵州)2023年首趟班列满载干燥机、电脑机箱、轮胎及日常物资,由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驶出,直抵俄罗斯。自2021年11月18日首趟中欧班列(贵州)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贵州)数量从每月2列临时计划到图定每周一列,开行线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货物运输品类也日趋多元,越来越多的“黔货”通过中欧班列走向世界。截至2023年3月1日,贵州共开行中欧班列48列,发运集装箱2434大柜,发运货物3.26万吨。


2月3日,乌江水运新年“第一船”从遵义余庆启运。乌江水运复航两年多来,共发出货船近1500航次,运送货物超过65万吨。今年,乌江水运力争完成120万吨运量,预计到2024年,乌江营运船舶可达200艘以上规模,满足乌江航道现有通过能力运输要求。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国家赋予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高水平开放是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贵州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支撑,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贵州始发中欧班列纳入图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开放平台不断提升。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营,“一局四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铜仁获批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遵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贵阳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贵阳综合保税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开放活动。2022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2.5%,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80%,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23%。


今年,贵州将进一步树牢开放发展理念,擦亮开放名片、高扬开放旗帜,开工快干、开放大干,以更坚定的决心、超常规举措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新跨越,奋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推进与东盟、南亚在交通、水利、能源、大数据、教育、农业、工程承包等领域合作。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和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试点。建立外汇结算业务服务专员制度,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便利度和精准度。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健全外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和重点外资企业服务机制。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研究制订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港推进工作计划,重点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数据服务,推进跨境数据处理应用,把贵阳打造成为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实施外贸、外资、跨境电商倍增行动计划,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建好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遵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深化遵义、安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加快贵阳、遵义、黔南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贵阳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研究探索放宽特定服务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措施。允许境外专业人才按照有关要求取得国内职业资格和特定开放领域的就业机会。加强贵阳改貌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与沿海、沿边和沿江口岸之间的协作,积极推动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图定班列。加快扩大机电产品、绿色低碳化工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出口。


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争取国家支持尽早启动重庆至贵阳高铁前期工作并组织实施。年内建成贵阳至南宁高铁、叙永至毕节普铁,完成贵广铁路(贵州段)提质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铜仁至吉首等铁路。适时开展兴义至永州至郴州至赣州、泸州至遵义、盘州经六盘水至威宁至昭通等铁路前期工作。研究建设重庆经遵义至贵阳至柳州至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等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加快兰海、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研究推进厦蓉、杭瑞、蓉遵、贵阳环城等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积极开展与周边省份公路通道项目建设,加快打通省际瓶颈路段。推进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提等升级,稳步实施乌江思林、沙沱、红水河龙滩枢纽1000吨级通航设施项目,推进册亨港、思南港等港口建设,打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道。加快贵阳、遵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提升贵阳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加快威宁草海机场、铜仁德江机场、盘州官山机场等支线机场建设。


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加大贵阳航空口岸开放力度,积极争取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快遵义新舟机场航空口岸、铜仁凤凰机场临时航空口岸建设。推动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州设立无水港。持续提升综合保税区、高新区、经开区、临空经济区等开放创新平台功能,推动平台协调发展,打造对外开放引擎。不断提升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展会活动的影响力。高标准、高水平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加快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


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深入落实粤黔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推动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立协同投入、协作运营、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研究制定实施相关专项规划和政策,支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其他沿江省份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推进落实与有关省市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长江上游四省市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等,共建生物医药、生态旅游合作区。加强与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中游省份在能源、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建新型锰深加工等产业基地。健全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上海、江苏、浙江等在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机制。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合作。深入落实渝黔两省市合作框架协议,支持遵义建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行示范区,推动成渝高铁经济带建设,协同打造川渝黔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加强页岩气勘探、开采、利用等领域合作,建设渝黔页岩气开发基地,加强煤炭、电力、铁矿石等资源的开发合作和产业升级。加快桐梓重庆工业园建设,打造承接川渝产业转移示范区。(数据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图片



同一天,《经济日报》整版刊发《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文章》,聚焦当前贵州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贫监测帮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切实抓好乡村治理,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具体报道如下:


贵州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文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3年2月4日,正值立春时节,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对全省“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10天后,毕节市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座谈会召开,进一步强调全省上下要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5年来,贵州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这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过去一年,贵州按照“三个转向”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大力培育文明乡风,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当前,贵州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贫监测帮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切实抓好乡村治理,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统筹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等领域投资,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利用各类帮扶车间、商业资产发展劳动密集型、订单式、弹性工作制等适合搬迁群众特点的产业项目,培育经营主体,扩大就业覆盖面,积极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就近就业支持力度,加强就业跟踪监测和帮扶,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高质量做好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增收工作,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持续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全面落实两省关于建立更加紧密结对帮扶关系的部署,持续推进粤企入黔“双百”行动,拓展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分类盘活闲置低效扶贫项目资产,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持续提升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7万亩。实施粮油产能提升行动,一体推进“六大工程”,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力争粮食平均单产提升2%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切实减少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各环节损耗,降低储备成本,坚决杜绝浪费行为。扎实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生猪、蔬菜等重要民生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林下经济,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0个,积极推动“黔货出山”。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以县域为主体,推进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优化布局,积极发展净菜生产等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以上。拓展农业观光、体验等多种功能。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完善联动带动机制,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快发展,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户、规上农业企业50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累计达2000家以上。加快补齐农业科技服务短板。开展山地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0%左右。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0%,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70%。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推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依法依规探索以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入乡,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深入实施农民工创业园质量提升行动和“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用好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更好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积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明新风润泽乡村。(数据来源:贵州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