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盛世修史 赓续文脉丨访《贵州文库》专家组组长、总纂顾久

来源:天眼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它以精装点校、精装影印和线装影印三种形式进行出版,是收录和整理贵州古籍文献(包括少数民族文献)的大型丛书,填补了贵州古籍文献集成出版的空白。”6月15日,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贵州馆内举行的《贵州文库》图书宣传推介活动上,主持人郭予恒介绍道。


作为我省一项重大出版工程,《贵州文库》编纂工作于2016年正式启动。迄今,一期编辑出版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共计出版图书106种414册;二期出版工程被写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即将陆续出版。



为何要编纂出版这样一套大型丛书?编纂中呈现了怎样的贵州?如何确立选编标准?有何所思所悟?推介会后,记者专访了《贵州文库》专家组组长、总纂顾久,以期深入了解这部古籍文献大型丛书背后的点点滴滴。


铭记来路,经典集成出版


“与中原甚至周边省份比较,贵州建省晚,是文献小省,但贵州文献承载的贵州文化精神却并不薄弱。”顾久认为,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片土地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事实上,早在2016年以前,贵州就有了编纂和出版《贵州文库》的念头。“那时,省里组织人员在省内外进行实地考察,同时思考贵州是怎么走到今天的?”顾久说。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3月,我省正式启动大型古籍文献丛书《贵州文库》的编纂。编委会专家学术组中有文史学界、文献学界的著名学者黄万机、张祥光、张新民、史继忠、何光渝、冯祖贻、王尧礼、李立朴等,顾久担任学术组组长、总纂。


黔地文献和史料的空白,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填补和汇入,各界学者盛赞此举是贵州建省600年来,首次对本省古籍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出版工程,是600年来未有之盛事。



“刚开始做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经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还有各种民间藏书,根据现有书目,将关乎贵州的都聚拢过来,选出只要能有价值和影响的,都准备把它出版。”顾久说。


在摸索中前行,本着“精选精编精印”原则,《贵州文库》主要收录有贵州籍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非贵州籍人士在贵州工作生活期间的代表作品以及其他涉及贵州内容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形成了贵州历史文献的经典集成,填补了历史空白。



知行合一,彰显人文精神


贵州多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自秦汉以来就产生了一批文献遗存,尤其是明朝初年至贵州建省再到新中国成立的600多年间,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献和文化典籍。


近年来,古籍文献的整理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全国各省份都得到了普遍重视。



在为《贵州文库》所作的总序里,顾久这样追溯贵州文献整理工作的脉络:“历史方面,自明代以来修纂志书者,都对贵州书籍图录进行过全面搜寻记录;诗歌方面,则有清代瓮安傅氏父子蒐辑《黔风》三种、铜仁徐楘采编《全黔诗萃》,独山莫氏、遵义黎氏等集纂《黔诗纪略》前后编。等等。全面的文献整理,始自民国。总纂任可澄先生,清楚意识到贵州文化自信必需‘于文字历史发挥而光大’,于是专设机构,征辑编印《黔南丛书》。原规模为20集276种1098卷,但终因战乱、经费等困扰,仅出版68种218卷而止。”


如今,大型文献集成《贵州文库》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在时间的长河里、在前人的积累上、在历史的进程中继往开来,用“知行合一”的实践基因,剖析和展现贵州的人文精神,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赋能,人才兴城。“黔中大地上,有这么一群贵州人活出了精神气,他们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特质值得传承和记录整理,他们不仅是贵州人的杰出代表,更是贵州精神的生动诠释。”顾久说。


他回忆了任可澄编纂《黔南丛书》的艰难历程,“譬如在抗战期间,任可澄先生主编的《黔南丛书》,那时候的文化人有一种情怀,希望把传统文化保留下来,认为只要文化在,一个国家就不会灭亡。”在顾久看来,任可澄编纂《黔南丛书》的价值和情怀,如今同样值得称颂。



盛世修典,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当前,经过6年多的收集、整理、校勘等细致工作,已经出版的《贵州文库》文化典籍,既吸取了先行各省典籍编纂工作的优点,又有贵州本土的特色;既具汉族典籍,又含少数民族文献。


其中,有研究黔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政治、经济等的珍贵文献《大定府志》,明代《思南府志》《普安州志》《铜仁府志》合印本;贵州清代诗人田榕的《碧山堂诗钞》,民国学术著作《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政书类的《花溪闲笔》《贵州民政十讲》合印本,(道光)《安平县志》、(嘉庆)《黄平州志》精装影印本,(明)马士英撰《永城纪略》、(清)田雯撰《黔书》、(清)郑珍撰《巢经巢诗钞》、(乾隆)《贵州通志》等有代表性的善本、孤本、稿本等珍本。


“所谓‘盛世修史’,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通过编纂《贵州文库》这么一套书,把我们贵州的历史进行归纳,把属于自己的文化进行总结,找到长处,树立自信。”顾久说。


借助经典集成,重新架构人文,营造学习氛围,筑牢精神高地,树立文化自信,厘清发展思路,是编纂《贵州文库》的旨归。



顾久介绍,《贵州文库》二期出版重点将以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为主,重点做好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全集、百苗图全集、丁宝桢全集、朱启钤全集等;加大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编辑出版力度,彝族、水族、布依族、苗族、侗族等汉文、民文古籍文献;编撰出版涵盖《贵州文库》内容精华、反映贵州历史文化核心精神与特色亮点的简明读本。


“二期同步推进该书数字化和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实现贵州古籍文献的传承保护和交流共享。”顾久也号召省内有志、有才、有能之士能够积极参与到《贵州文库》的出版工作中来,群策群力,以时光和匠心传承经典,重塑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