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热天气
中暑人数攀升
多地报道热射病
近日,杭州一位30多岁的热射病女患者,家里没开空调,电扇让给了孩子,等家人发现她情况不对送医时,那名患者已经陷入深昏迷。
怎么会拖这么久才来?
她老公解释说“平时她不怕热”
最终
医生们竭尽全力还是无力回天
案例↓↓↓
5月28日,江苏常州一男子在烈日下工作将近3小时,突然晕倒在地,患者刚到医院的时候,体温竟然高达41.6℃,处于休克状态,后被诊断为“热射病、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收住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
6月16日,北京一名57岁女性因热射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虽经近7小时抢救,但仍不幸离世。
6月17日,浙江一轿车发生事故,车内温度很高,司机手握方向盘一直颤抖,呼叫也毫无反应,救援人员将车窗打破将司机救出,据医生介绍,人如果长时间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下作业,是非常危险的,最常见的危害就是“热射病”。
7月2日,一名北京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离世。
热射病的8大误区!
一起来了解
↓↓↓
01
热射病就是中暑,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里最严重的类型。处理不及时,死亡率高达50%。
热射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以及对症治疗,一般在家中能做到的散热、通风等仅是体外降温,对于热射病的救治远远不够。
因此,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不要犹豫,及时拨打120,尽快送医。
热射病并非室外专属,温度高、通风差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热射病。像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的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就属于热射病高危人群;一些老人居住在通风不良、没有安装空调的老旧房屋,也容易出现热射病。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前者指夏季剧烈运动者、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后者常见老人、婴儿、孕产妇等体质稍弱的人群。
2022年夏季,山东就发生了产妇“坐月子”期间捂热,最终因热射病不治身亡的事件。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这里提到的核心温度,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而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是体表温度。直肠温度最高可以比腋温高出2.1℃。
当体表温度尚属于“低烧”时,核心温度有可能已属于“高烧”。因此,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可作参考,不能完全作为诊断热射病的依据。
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容易诱发热射病,但热射病并非夏季专属。如在不通风的高温厂房长时间工作的工人、面对熊熊烈火的消防员,甚至冬季蒸桑拿的人都可能发生热射病。因此,在其他季节也需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以免延误治疗。
高温天,多吃冷饮可以预防热射病
吃冷饮并不是预防热射病的好办法,要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包括白水、盐水、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
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让身体失去水分,并不建议喝。大量进食冷饮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因此不是预防热射病的首选。
通常来说,女性热适应能力较男性弱,但大量临床数据显示,男性热射病患者要多于女性,这应该与男性更多从事户外工作及重体力活动有关。
如室外高温作业者、炼钢工人、消防员、运动员、参训士兵等都是热射病高危人群。因此提醒广大男同胞们,切不可因为自己体能好就对热射病掉以轻心。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时;
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