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老郭的新爱好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8月22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这天,59岁的郭选祥除了引导游客参观箫笛博物馆,还准备用箫笛吹几首曲子,迎接八方宾朋。

  演奏箫笛的时候心灵没有杂念,才能发出优美的音乐声。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移民新街的搬迁群众郭选祥说,每当有游客到来,他都会到新家附近的玉屏侗乡风情园景区箫笛博物馆内吹箫笛。

图片

  玉屏有着“中国箫笛之乡”美誉,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从开始学习到独立演奏,老郭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箫笛已成为他的新爱好,他最喜欢的曲目,是《春天的故事》和《好日子》,现在演奏这些曲谱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这一切在2017年以前,还不可想象。郭选祥的老家在田坪镇塘合村,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前,这个小侗寨镶嵌在武陵深处的群山之间,山多田少,土地贫瘠。

  侗寨村民依山零星而居,山上的日子漫长却忙碌,一家人竭尽全力地劳动,地里一年四季就只能长点水稻。

  在郭选祥的记忆里,打小“只有下了山、人生才会走上坡路”的话题就被村民们挂在嘴边。但直到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村民们还生活在山里。

  山里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日子,有劳动力的村民们纷纷放下农具,奔赴各大城市去追求“体面富足”的生活,家乡日渐变得孤寂。为了两个孩子读书,郭选祥不得不离开土地,跑起了运输。

图片

  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2017年7月,田坪镇20个行政村的361户1716人,相继搬到了田坪移民新街。在新街,就学、就医都方便了,但就业一直是郭选祥与大多数搬迁群众的头疼事。

  近年来,铜仁市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近30万人,该市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总体思路,按照“巩固成果、促进发展、守住底线”要求,在就业保障上发力,筑牢搬迁群众“乐业梦”。

图片

  坚持高位推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服务工作十条措施》《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失业监测预警工作方案》《铜仁市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在安置点搭建就业服务中心,共同破解稳住、融入等难题,携手助推“新市民”稳定增收。

  创新就业模式。对出现零就业家庭的,3天内开展就业帮扶,5天内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对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劳动力开展1次职业介绍、推荐3个就业岗位、组织1次技能培训,以“131”就业帮扶模式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

图片

  发动各方力量。结合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等领域人力资源需求,坚持“总量控制、适度开发”原则,在安置区社区环卫、保安、公共设施管护等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

  不仅如此,该市还积极利用东西部协作有利优势,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建立劳务输送机制,采取“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方式服务搬迁群众就业。同时对全市203个就业车间(基地)进行检查和清理,指导开展订单招商活产业、促就业。

图片

  数据显示,铜仁市目前有搬迁劳动力62877户151396人,已就业62877户143420人,就业率达94.73%,实现搬迁劳动力家庭户均就业2.28人以上。

  “从家里过来上班只需要两分钟,并且每月还可以休息4天。”通过培训,包括郭选祥在内的100余名搬迁群众,成为玉屏侗乡风情园景区的工作人员。

  就业有了保障,搬迁群众也开始有了其他的追求。郭选祥说,箫笛这事,以前干农活没时间琢磨;现在新家新业,终于有条件搞搞自己的业余爱好了。

图片

  “谁能想到,我们山里人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郭选祥的言语之间,透露出对党的扶贫政策的感激之情。学会箫笛后,他期望能走上更大的舞台。

  夕阳西下,承载着梦想的箫笛声又在耳边传来,在玉屏侗乡风情园景区的上空飘飞、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