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直面基层和群众,矛盾诉求多,任务更加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保障。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近期,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强调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成为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力量,也成为贵州各地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强化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遵循。
收视破“2”背后的文化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近期,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丁宝桢》迎来收官。据酷云数娱收视率统计,该剧最后两集直播收视率达到2.0234%,市占率9.9125%,位居同期同时段热播电视剧收视第一位。
在丁宝桢的老家——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当地群众通过各种渠道收看电视剧,了解这位家乡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
“丁宝桢一生报国爱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做人、为官要厚植家国情怀。这一点很打动我们。”当地群众说。
电视剧《丁宝桢》剧照
“电视剧共完成300多页1090场戏,还聘请了清史专家作为顾问,清史礼仪老师现场跟进演员礼仪培训,保证每一个场景、每一件道具、每一套服装都符合历史文化背景。”该片导演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丁宝桢》《雄关漫道》《伟大转折》《高山清渠》《花繁叶茂》,一部部贵州题材影视作品频频出圈的背后,是贵州深挖历史文化、长征文化、乡村文化,生动讲述贵州故事的缩影。
群众收看电视剧《丁宝桢》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我们都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构建影视领域的文化自信,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如此,影视行业才能行稳而致远。贵州努力挖掘自身文化,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鲜活力,由此产生的积极价值导向无疑意义重大。”贵州大学历史文化专家介绍。
眼下,贵州正把认同中华文化作为根本,深入挖掘弘扬阳明文化、生态文化、“三线”文化、各民族优秀文化等特色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养分。
在“路边”“球场”体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贵州的文化自信,植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
傍晚时分,一场音乐会在古色古香的在贵阳市文昌阁上演。没有明星,没有专业的歌手,没有演出费用,上台演唱的有工程师、记者等各行各业的人,这群热爱音乐人同时也有想做音乐会的诉求。行人为歌声驻足,没有门票的束缚,每个人都自由地融入这场自发形成的“路边音乐会”。
如今,音乐会在线上曝光量超过1亿人次,并且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榜前十,每场活动吸引逾万人参加。
“氛围太好了,感觉在现场每个人都是主角,感受到了贵阳的热情!”来自福建的游客说。
“‘路边音乐会’为市民提供新型的文化供给,同时打造贵阳‘爱乐之城’的音乐氛围,让人们通过音乐来认识和喜爱贵阳,形成聚集效应。群众参与、文化自信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贵阳市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
贵阳路边音乐会
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深厚力量源泉。
前不久,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在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落下帷幕,重庆、甘肃、宁夏、广东、山东、贵州六地共计8支队伍经过激烈比拼,最终广东沙溪队夺得冠军。
纯粹的乡村篮球令人热血沸腾,民族味的奖品也吸引众人眼球:冠军队伍戴上银帽,亚军队伍戴着银项圈,季军队伍举起银绣,文化和赛事的美美与共让“村BA”魅力十足。
除了奖品,近百家非遗文创展位、“村BA”主题茶饮、具有苗族风情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也惊艳亮相。“村BA”赛事一端连着农民,“村”字打头,一端系着生活,“农”味十足,观众在观看比赛之余,体验民族文化,品尝特色美食,感受农民体育赛事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下的乡村新貌。
“村BA”总决赛。图片来源于贵州省体育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努力挖掘乡村文化、民族文化,通过非遗、民族表演等方式,让比赛更有看点的同时,让观众更能体验我们文化底蕴,这是我们赛事能够持续下去的根本动力。”台盘村村支书介绍。
创新载体 为文化传播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新时期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刚刚结束第19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开幕式上,八集人文纪录片《这一站,贵州》荣获2023年中美电视节“最佳电视纪录片”一等奖。这部纪录片分别以“山”“水”“屋”“洞”“桥”“饰”“歌”“未来”八个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呈现贵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大地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人文纪录片《这一站,贵州》
“这是贵州首部立足于贵州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喀斯特地貌孕育的独特山地文化的大型山水人文纪录片,以小切口说大故事,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新时代下贵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这背后是贵州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纪录片制作方介绍。
载体的创新正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近期,贵州“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展示项目)迎来试运营,当天游客络绎不绝。“红飘带”项目是集文化、科技、艺术于一体的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以“高昂的旗帜,不绝的队伍”为主旨,项目场馆由全域行浸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多彩飞越》两大部分组成,旨在用数字科技的语言向世界讲述长征故事
“在建筑理念上,打造了南北方向蜿蜒的‘红飘带’曲面幕墙的曲率跌宕起伏,形成了连续转折的动态轮廓。‘红飘带’外立面色彩系统采用跳色设计,灵感来自于贵州省境内赤水丹霞,实现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随着观众行进视角的变化,可展现出不同的视觉及空间效果。”设计师介绍。
“红飘带”场馆外景
“没想到长征文化还能有这么生动的还原和演绎,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文化’的魅力。”游客说。
现在,贵州正切实践行创新理念,用更加新颖的方式着力打造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导向鲜明的文化载体,为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