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台烈镇
有一个叫寨头村的地方
这里是中国苗族第一村
中国苗族第一村寨头村
5800余个苗族儿女世代居住在这里
他们有着十分特别的苗族婚嫁习俗
——出嫁礼
最近
寨头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出嫁礼”
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嫁女儿”
主角也不是苗家人
但在场的村民都红了眼
像是送自家女儿出嫁,万分不舍……
这场“出嫁礼”的主角是谁?
她叫张建华
是即将离任的寨头村驻村第一书记
11月8日
她在村民的阵阵伴嫁歌和芦笙曲中
身着当地苗族服装坐上“婚车”
挥舞着手与寨头的“娘家人”告别
点击查看视频↓
村民为她举行了一场
隆重又温暖的苗族“嫁女儿”仪式
这是一场张建华和寨头村民的双向奔赴
这一幕,看哭了许多网友……
故事的开头,要回到两年前
2021年10月
刚结婚3个月的张建华由深圳华侨城集团
派往900公里之外的寨头村
挂职任驻村第一书记
也是寨头村的首位女驻村第一书记
咨询村组干部
入户走访村民
田间调研产业
夜里学习资料
……
张建华开始了她的日常驻村工作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
曾经白白净净的城里姑娘
变成了稍显黝黑的“苗家姑娘”
原本陌生的语言
也在她的努力学习下逐渐掌握
当得知村里的蜂蜜合作社
因资金周转问题难以支撑后
张建华利用工作之余从梳理产品定位
设计提升产品包装着手
指导合作社提升线上营销能力
将“五倍子蜂蜜”打造成独特的县域品牌
帮助村级企业“走出去”
在张建华的记忆里
驻村工作既充满着惊险和挑战
也有温暖和感动
张建华夫妇(中)与寨头苗寨寨佬、族长合影
记得有一次到农户家走访
当张建华见到一个老奶奶
带着孙女住在并不宽敞的房子里时
她第一次真正认识了什么是农村
明白了国家为什么要乡村振兴
那天晚上
张建华成了老奶奶的干女儿
这使她的驻村工作戴上了不一样的光环
——苗家女儿
驻村过程中
张建华还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她利用手里的资源
联系帮扶单位和有关协会、艺术馆
到寨头小学
举办兴趣班和组织文化比赛交流活动
如今
寨头村小学春晖成长美术馆里
挂满学生们与张建华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孩子们心中
张建华就是他们最亲最亲的姐姐
姐姐终究是要去远方的
张建华与寨头村和寨头小学的孩子们
迎来了离别的一天
在此之前
张建华还有一件放心不下的事
那就是成立寨头苗族文化博物馆
和组建寨头民族文化传承人队伍
暨寨头民族文化传承中心
为此
她加班加点收集材料
布置场景、推介策划
终于在2023年10月底
寨头苗族文化博物馆
和寨头民族文化传承人队伍同时成立
成为三穗县首个村级民族文化博物馆
和村级民族文化传承队伍
这也为张建华的驻村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按照我们苗族的习俗
我们要给出嫁的女儿置办嫁妆
举办嫁礼,请接受我们的好意。”
临别前夕
寨头村全体村民向张建华送别
视频截图
车里车外
身披红妆的张建华与寨头苗家人全都泪眼婆娑
眼泪早已打湿了各自的衣襟
部分网友评论截图
“感动哭了,祝福张建华。”
“这才是驻村第一书记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心里,
这几年的付出,群众都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人民的好书记!”
“感谢曾经驻村的你,祝你一路顺风!”
这场特殊的“出嫁礼”让不少网友动容
独山县友芝村驻村第一书记莫光胜
“莫书记,我们舍不得你走啊!常回家看看!”
“我也舍不得你们,真的舍不得。”
2023年5月10日
独山县友芝村群众自发组织
冒雨含泪送别驻村第一书记莫光胜
分别时
乡亲们准备的东西塞满了车的后备箱
莫光胜也以一名警察的身份
向各位乡亲敬了礼
在友芝村工作的1800多个日夜里
莫光胜的人生维度
早就与友芝村有了深深的连结
四寨村驻村第一书记代芳莲和驻村干部杨伟
2023年6月13日
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委会门前
聚满了村寨的男女老少
大家吹着芦笙、敲锣打鼓
手提鞋垫、棉拖鞋、特色红鸭蛋、锦旗等
这隆重的景象正是村民用当地的习俗
表达对驻村第一书记代芳莲和驻村干部杨伟
的深深感谢和万般不舍之情
荔波县水岩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宇
“杨书记,记得常回家看看!”
2023年6月16日
荔波县水岩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宇任期结束
村民老老少少自发一起
以最高礼仪含泪送别
看着村民冒着雨前来送别
杨宇忍着眼角的泪
朝着大家鞠躬感谢
台江县税务局原驻村第一书记周兴才
2023年7月4日
台江县税务局原驻村第一书记周兴才
任期结束返岗
基甲村村民以苗家人最隆重的仪式
为他告别送行
欢送现场
村民穿上当地苗族服装
将代表祝福与感恩的红鸡蛋挂在他身上
送上红花、锦旗、猪腿、米酒、朝天椒等
从村里一直送行到村头路口
相似的场景依旧在贵州各地上演
一声声哽咽告别
一次次深情拥抱
都是老百姓对驻村干部工作的肯定
金杯银杯
不如群众的口碑!
什么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好干部?
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
不论是长期留守,还是短期驻扎
只有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才会把你记在心上
“在有限的时间里,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村子有所改变。”
很多驻村干部,就是怀着这样淳朴而美好的愿望,远离亲人,来到偏僻乡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为改变山村的面貌奔忙。他们用全身心的努力和付出,换来农村的发展和变化。这一切,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21年以来,贵州有1万多支驻村工作队、3万多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投身乡野。他们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致敬!
所有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的驻村干部!
期待!
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