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玉屏姚茂禄的箫笛人生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玉屏箫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便是宫廷贡品。县政协为深入挖掘玉屏箫笛的历史文化,组织人员精心编撰了《平箫玉笛慰乡愁》文史专辑。微玉屏将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姚茂禄的箫笛人生
汪兴
  驰名中外的玉屏箫笛,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玉屏箫笛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篇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玉屏历代箫笛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中有的一生都献给了孜孜以求的箫笛事业,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曾任玉屏箫笛厂党支部书记、厂长的姚茂禄便是其中的一人。
  姚茂禄出生于1945年9月,是土生土长的玉屏人,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有54年是和他挚爱一生的箫笛在一起。他的头上顶着很多光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大师、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玉屏箫笛制作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乐器协会会员、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梦想,但姚茂禄的人生却只能选择一个,那就是箫笛。少儿时,父亲姚源文因病去世后,叔父姚源锡便对他关爱有加。1961年,年仅16岁的姚茂禄初中刚毕业,便在叔父引导下,进入玉屏箫笛厂工作。姚源锡十分热爱绘画、拉二胡、吹箫笛,而且对箫笛雕刻、制作技艺十分娴熟。年轻时,便在郑辉蒸家开设的箫笛作坊刻制箫笛,赚钱养家。1957年,38岁的姚源锡才进入箫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县箫笛厂的前身)工作,并很快成为社里的技术骨干之一。
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茂禄
  初入厂里,姚茂禄从选材、下料、毛坯加工、制坯等初始阶段学习了一年后,又从事原材料采购工作。原材料采购工作单一、不枯燥,同时也可以借此出门游玩,这对于年轻且刚入行的姚茂禄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大好事。所以这一干就上瘾。然而,这一切都被叔父看出端倪。两年后的一天,叔父对他说:“学好箫笛制作技艺,才是你的真功夫。”姚茂禄幡然醒悟。于是,他又继续投入箫笛制作技艺的学习中来。由于从小对箫笛制作工艺流程耳濡目染,他很快就上手。通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炼,最终成长为厂里的业务骨干之一。1988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任命为玉屏箫笛厂副厂长,主管业务兼出纳工作。
  为了提升箫笛产品的质量,增长才干,姚茂禄先后于1999年、2001年与厂里的同事一道到苏州、上海学习箫笛的制作技艺。尤其是在上海乐器厂学习期间,为了学好箫笛音准方面的专业知识,他自掏腰包购买礼品,上门请张德良师傅传授箫笛制作要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师傅被他的诚心所打动,便将其多年来所积累的竹材选择、竹节内通的大小、开音孔的要领等宝贵经验私授给了他。
  产品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此,1995年,厂里为了研发尺八箫等系列产品,组成了以侯吉春、姚敦云等技术骨干为主的研发小组。大家首先从仿制入手,通过近两年的反复实践,由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被暂停下来。2000年,姚茂禄担任厂长后的第三年,他到杭州出差,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观看演出,其间见到一位日本演员演奏的箫引起了姚茂禄的注意。众所周知,中国式音孔至少有7个,而这位日本艺人演奏所用的箫竟然只有5个孔,并且它发出来的乐音悦耳,让人陶醉。演奏过程中,姚茂禄将箫的孔位设置以及大小、整个箫的尺码情况观察得清清楚楚。回到厂里后,他重新查阅厂里的相关资料,与同事一道仔细研究。经过再三推敲,终于掌握了基本规律。随后,便开始进行再仿制,与日本尺八箫不一样的是选用的是本地竹材。当然,是否能达到效果,大家都没有足够的把握。
  在经历数十次的失败之后,独具特色的“玉屏版”尺八箫被试制出来了,它音质浑厚、低沉,音域宽广、式样新颖。后来,这种尺八箫分别被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美国旧金山乐器博物馆收藏;2009年,获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设计特等奖。
  尺八箫仿制成功后,姚茂禄和他的团队接着又仿制埙箫。有一次,他无意中去翻阅中学的历史教科书,其中就谈到了埙箫,资料记载还特别详细。由于好奇,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综合书本资料以及自己的制箫经验对埙箫进行了认真的推敲、比较、计算。终于在半年后制作出了第一支埙箫,具有教科书上所说的那些特征,有的甚至超过了教科书的描述。
  竹根箫的研制也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天,送材料的同事给他送来一堆竹材,其中就有一些是带着竹根,刚开始时,姚茂禄没有引起注意,后来越想越觉得如果箫带上竹根,是不是在声音方面就有所不同呢?于是,他事先交代好制坯工人,将新砍来的竹材先不要锯掉竹根,全部堆好放干。一年后,他便选取几根竹材按玉屏箫的方法进行试做。不出所料,留有根部的箫因其竹材厚实,音色更佳,受到了演奏家们的好评。中央美术学院王建孙教授道:“您精心制作的竹根箫我很喜欢:古朴、自然、纯净是箫的本色。”上海音乐学院徐东申教授在给姚茂禄的来信中评价道:“您亲自为我定制的带根部的八孔F调箫,使用下来效果非常好,确实是一支上佳的专业箫。”香港中乐团箫笛演奏家陈鸿燕老师吹奏了玉屏箫后,对他制作箫的音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此外,姚茂禄与他的团队还研制了短浮雕箫笛、神箫仙笛等乐器。
  1992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8年6月,时年53岁的姚茂禄又被任命为箫笛厂党支部书记、厂长。这一职务压在他的肩上,也就意味着玉屏箫笛传承发展的使命落到了他的手中。怎么办?姚茂禄一刻也没有迟疑,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且一干就是17年。直到70岁时,他才将这副重担交给他人。回首17年的工作,姚茂禄道出了工作中的“三个抓”,即一抓产品的质量;二抓产品的创新;三抓人才的培养。
  在抓产品质量方面:一次,厂里接到了香港雄伟有限公司六个月生产3.06万支箫笛订单,其中,口笛2万支、竹根箫600支、绑笛1万支。为了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按期交货任务,姚茂禄和厂里的全体员工一道不仅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进行生产,而且还要严把技术质量关,尤其是在音准方面,他都逐一进行校音。对此,他说,玉屏箫笛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我们要秉承高质量生产精致产品,高质量创造社会效益,守法规安全至高至上,守诚信坚持不懈追求的管理理念,绝不能让一支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在抓产品创新方面:一直以来喜欢琢磨箫笛产品创新的姚茂禄,2004年在继承前人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和研制了大头箫、袖珍箫笛等产品,尤其是四种不同的袖珍笛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不仅赢得了广大箫笛爱好者的喜欢,而且保持了厂里效益的稳定。2004—2013年间,玉屏箫笛每年产销量基本稳定在5万—6万支。2006年1月,玉屏箫笛厂被中国乐器协会吸纳为理事单位;2010年11月,玉屏箫笛厂被中国音乐学院命名为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实习基地。
  在抓人才培养方面:为了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2006年8月,年届61岁的姚茂禄参加了由中国乐器协会组织举办的箫笛质量检测资格专业水平考试。在来自全国各地参加考试的艺人、工匠人数达180多人,姚茂禄以其娴熟的现场制作技艺,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取得箫笛专业资格制作证书。当年11月,被省人社厅、省文联授予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大师称号;2011年9月,被省文化厅、省经信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第一届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姚茂禄还十分注重对学徒的培养。为了提高职工们的制作技术水平,他每周都给本厂职工讲解箫笛选材、制作等基本知识。同时,厂里还把有一定技术基础的职工抽出来,作为本厂的技术骨干加以培养,使他们逐渐成为箫笛制作拔尖的专业人才。县箫笛厂先后有5人次已被命名为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6年9月,年满61岁的姚茂禄虽和其他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也光荣退休了。但他却面临两难境地:一是天津乐器厂找到了他,以每月1.5万元的高薪聘请他为技术顾问;二是主管部门领导找到了他,想让他继续为玉屏箫笛厂服务。他为此曾徘徊过、矛盾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他钟爱一生的玉屏箫笛事业。在这一年10月,又接过厂长的重任干了一年,直到年轻的姚懿洲接任,他也是极力辅佐。2012年姚懿洲参加国考被录取后,他又接任干了两年。
  这些年来,玉屏箫笛厂在姚茂禄和他的团队艰苦努力下,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玉屏箫笛事业发展新辉煌,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2006年6月,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9月,玉屏箫笛被省工商局评为2006—2009年度贵州省著名商标;2008年9月,玉屏箫笛厂制作的浮雕箫笛荣获2008年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金奖;2008年10月,玉屏箫笛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登记;2009年12月,玉屏箫笛被省工商局评为2009—2012年度贵州省著名商标;2010年12月,玉屏箫笛厂制作的“小浮雕短箫笛”在2010年“国酒茅台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人生有归途,事业无止境。2015年5月,已是古稀老人的姚茂禄与其他平常人一样,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工作54个年头的玉屏箫笛厂,但他于当年6月17日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自己所获得的奖杯、荣誉证书、相册和亲手制作的箫笛等26件重要物品,全部无偿捐献给了玉屏箫笛博物馆永久馆藏。

  在退下来的这7年时间里,他离厂不离岗,箫笛事业仍然是他一生中永恒的挚爱。这期间,他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经常到箫笛生产企业给员工们传授箫笛制作技艺,积极配合省、市、县有关部门为义务宣传玉屏箫笛文化奔波着、努力着。

  (作者系玉屏自治县文联原主席)


【相关链接】

玉屏箫笛甲天下
郑氏家族沿袭下的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历史上的5家“山”字号
玉屏箫笛百年缘
箫笛精粹归故里
传统玉屏箫的形制及音色特征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玉屏箫笛雕刻技艺
玉屏箫笛图案设计及雕刻技艺的演变
玉屏微雕大师杨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