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回眸2023,玉屏㵲阳河畔起宏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葛永智


【回眸2023 展望2024】
玉屏:㵲阳河畔起宏图
图片

  时光荏苒,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

  走进㵲阳河畔玉屏城区,处处展新颜:生产车间如火如荼、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城市宜居宜业、乡村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新时代画卷。

  一子落,全局活。2023年,玉屏自治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主动担当作为,牢固树立实干导向,积势蓄力把握发展机遇,推动县域综合实力、发展能级跃上新高度,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坚持“工业强县” 做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立冬飘雪,寒意渐浓。位于玉屏经济开发区双桥工业园区的贵州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热度”却丝毫不减,员工们坚守岗位、抢抓工期,奏响了玉屏新材料产业提速发展的铿锵旋律。

图片

贵州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在生产线上可以看到,一条条废旧编织袋经过分级处理、破碎、水洗、甩干、热熔、拉条、冷却、切颗、干燥等工序,被加工成为颗粒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生活等各领域,实现废旧资源循环利用。
  “这些废旧的编织袋就是我们企业的生产原料,均来自大龙开发区及玉屏周边新型功能材料企业。”公司董事长张世孙介绍,该公司专注于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主要生产塑料颗粒、塑料制品,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月产值可达400万元。
  在玉屏新型建材产业园内,铜仁西南水泥产能减量置换项目基地同样生产火热,6000米自动化原材料运输走廊气势恢宏,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将水泥投放到卡车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建设工地。
图片
玉屏新型建材产业园俯瞰
  “拼”速度、“比”力度、“抢”进度。从双桥工业园区的年底订单赶制,到新型建材产业园的“步履”不停;从兴鑫炉料、巨力硅业、三湘硅业等冶金企业的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到贵福菌业日生产食用菌棒30万袋、年产1亿袋的食用菌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产……
  2023年,玉屏自治县紧紧围绕“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黔东工业聚集核心区”目标,坚持走“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图片
生产车间
  按照“一区三园”发展规划,完成了田冲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田坪新型建材产业园、双桥高端轻工产业园3个总面积为9.74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规划调整,为工业发展布局和产业分类分区发展夯实了要素保障。
  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思路,完成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精准招商研究报告》,瞄准锂电池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方向,谋划招商项目21个。
  玉屏经济开发区规模工业21家,占规模工业企业的75%。大数据与规模实体融合覆盖100%,企业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场景明显增多,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水平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玉屏完成规模工业产值9.54亿元,同比增长5.92%。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增至7家,2023年1月至11月完成产值1.86亿元,占规模工业19.49%。
  重塑城乡关系 走好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在玉屏平坦通达的城乡公路上,一辆辆新能源城乡公交车穿梭来往,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流动风景……

图片

新能源城乡公交车
  “现在进城、到乡、回村真方便!公交直达‘家门口’,票价还便宜,想走随时走!”玉屏自治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实施,让亚鱼乡郭家湾村杨大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2023年11月还新增4条城乡公交线路,进一步织密城乡居民便捷出行交通网。”玉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玉屏城乡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现在很难察觉出城乡之间的边界。
  城乡网络更加便捷。通过运维融合互补,建成了359个5G基站,实现城乡所有区域广播电视和5G网络全覆盖;统筹资源推进建成4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站,协调圆通等4家快递公司与公交公司进行合作,打通了快递进村的运输渠道。
图片
乡间风光
  城乡垃圾收运处理更加规范。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施方案》,实施了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项目,创建了“户分类、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2023年,无害化处理城乡生活垃圾3万余吨,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全县30户以上自然村寨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7%。
  城乡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不断优化师资配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序推进集团办学,实施基础教育贯通培养,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办学模式,全面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逐步构建“初中衔接小学、小学衔接幼教”的模式。
  城乡卫生健康水平更加优化。持续强化村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2023年对兴隆、鱼塘、堰上、彰寨等8个村卫生室进行修缮改造,提升了玉屏整体村级诊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了农村患者到“家门口”就诊的需求,促进了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
图片
  城乡产业发展更加稳健。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方案、一套专班、一抓到底”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油茶、食用菌、生猪”龙头企业工厂的带动能力,健全完善精品水果(黄桃)鲜销渠道方式,让群众享受更多产业发展红利。
  一步一景,宜景宜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不断突破、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乡差距越来越小,玉屏城乡正不断绘就舒适惬意的宜居空间。
  如今行走在玉屏山乡各村,村道干净、环境优美,健身设施齐全,老人在笑,孩子们在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新画卷跃然眼前。
  筑牢“三农”根基 迈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
  时下,在玉屏自治县农村一线,农业产业发展活力四射,广袤田野一派生机勃勃,到处洋溢着现代农业的气息。
图片
  走进朱家场镇混寨村东西部共建农业产业园,黄桃林下500亩藏红花长势喜人,为万物凋零的冬日增添了些许绿意,村民们正忙着锄草、浇水等管护作业。
  “自从村里发展黄桃和藏红花,我们这里天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带动着农民从业技能和思想观念不断改变。”村民汪明秀轻轻一拧水阀,哗哗哗的山泉水喷涌而出。
  2023年,玉屏始终将“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图片
  全力以赴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领办高产示范田机制,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8万亩、总产量预计在2.49万吨以上。
  紧紧围绕油茶、生猪养殖、精品水果(黄桃)、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用活油茶、黄桃等品牌优势,聚焦品质提升、品牌升级,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依托侗族文化、特色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健身康养、观光农业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业示范,积极向农业农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实现新跨越。
图片
  向科技要产量,采取成立农机合作社、统一管理调配等模式,推进农业科技大应用,确保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以上。同时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技术和人员培训,落实农机作业补贴,全力争创农机合作社示范县。
  据目前统计,玉屏全县黄桃种植总面积2.46万亩;生猪年出栏32万头,带动农民增收8000万元以上;食用菌产值2亿元以上,覆盖农户4773户15469人;油茶种植面积23.4万亩,产值达5亿元,覆盖全县7.8万农业人口,茶农户均增收1000多元,“一村一品,家家分红”不再是梦。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梦路上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玉屏将以解放思想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的拼劲,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玉屏,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亮点一
一“链”成一片 带富千万家
——玉屏油茶产业链上的故事
  2023年12月14日,走进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谢桥村新造200亩油茶林基地,一株株油茶苗随风摇曳,显露着勃勃生机。
  谢桥村以油茶种植为主,258户村民户均拥有油茶林超过6亩。“走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村民吴强坤清楚地记得,20多年前村里油茶产业发展的情况。
图片
油茶种植
  当时,谢桥村的油茶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但随着自然生长的油茶树老化、油茶果产量低下、销路不畅、价格低廉,导致部分油茶林被砍伐改种,一些无人管护的甚至变成了灌木林。
  “我们脚下这一片,过去被改成经济林。”沿着吴强坤手指的方向,还依稀可见砍伐过后的板栗树桩冒出的新芽。
  油茶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砍伐改种显得可惜。那时候,谢桥村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办法。在场的党员、群众代表一致感到很无奈:树龄时间长、品种老旧、技术不足……没有办法的村民们只能丢下农具,纷纷外出务工。
图片
  玉屏有着“中国油茶之乡”美誉,人工培植油茶历史悠久。不仅仅是谢桥村,在玉屏茅坡、混寨、鱼塘等地,部分油茶林被砍伐。
  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油茶育苗是第一步。2012年,玉屏成立油茶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团队,从全国296个油茶品种中选出了18个适宜在玉屏及周边地区发展的优良品种,并建成现代化油茶育苗基地,科学进行油茶幼苗培育工作,推动当地油茶品种更新换代。
  同时,针对全县油茶现状,玉屏采取品种改良、合理间作、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油茶产量和油茶产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油茶生产栽培的积极性逐渐得到恢复。
  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谢桥村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田间地头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旱土及适宜地都种上油茶,并且修建了加工厂、农家山庄,村里还打算依托油茶发展乡村旅游,让油茶不断为乡村振兴“加油”。
  一“链”成一片,带富千万家。谢桥村只是玉屏油茶产业链上的一个缩影。依托油茶育苗基地,目前玉屏已建立起良种培育、种植、精深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油茶全产业链,带动近8万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

亮点二

不见农人忙 只闻“机”声隆

——玉屏“机器换人”解农忙增效益

  2023年12月18日,在玉屏自治县新店镇沙水坪坝区,农用机械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回土、覆膜等工序。
  “2023年种植马铃薯800余亩,采取机械种植,大大提高了效率,预计2024年3月可以进行采收。”沙水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文忠说。
图片
无人机施肥
  过去农忙时节,沙水坪坝区里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除了使用人力耕种附近成片的土地以外,村里部分零散土地属于撂荒状态,生产效率不高的同时,更浪费了土地资源。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机械插秧、无人机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机械化收割等现代化农业种植手段,并依托土地整治项目,改善土地利用格局,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提升农户种粮收益。
图片
  向科技要产能。玉屏成立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盘活土地资源、解决谁来种地的希望寄托在投资使用农机上,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稀缺的当下,贯穿粮食生产全环节的农机,为“谁来种地”这一难题找到了方向。
  上天入地,农机无所不能。仅仅是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旋耕机、起垄机、开沟机、收割机、无人植保飞机、插秧机、育秧粉碎机、育秧播种机等农业生产设备,其功能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储等各个环节,种植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
图片
  “过去每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腰酸背痛。现在,坐在田边抽着烟,机器就把活都干了!”刘文忠脸上笑容舒展。
  乘着土地流转好政策的东风,玉屏农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了土地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目前,该县已有家庭农场238家。
  播种、施肥、打药、采收都靠机械……农业机械化提升着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心和使用新型农机的积极性,玉屏侗乡田间地头的农事正发生历史性巨变。

亮点三

玉屏郭家湾村:不断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2023年12月20日,走进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人流熙攘。游客们有的漫步在乡村大道上,有的环视田园风光,有的沉浸于农家茶馆的慢时光,有的则体验农事活动……
  “小时候家里有地,自己种玉米、刨红薯,已有几十年没来过地里了。在这里,我们几个老人又重温了昔日场景,感觉很快乐。”今年61岁的王秀英笑着说。
图片
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秋日风光。胡攀学 摄
  地处黔湘交界、距离玉屏县城最远的郭家湾村,6年前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鼟锣文化传承地和“贡米之乡”的殊荣并没有给这里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昔日贡米的辉煌只留在村史里。
  近几年,玉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郭家湾的贡米产业发展,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了气象观测站、打米厂、产业路、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设施等,并引进了谷州米业进行生产加工,奠定了1537亩贡米种植与培育的良好基础。张家文说,目前该基地年产近150万斤稻谷,产值可达900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立足梯田风光和贡米产业资源,郭家湾村因地制宜打造水稻和油菜轮作的农旅融合样板,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图片
  村景因人而变,乡村因人而兴。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郭家湾村以其山水林田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自然条件,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进行村庄风貌改造、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凭借独特的侗族文化、农耕文化,郭家湾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
  “一泓碧水穿千亩良田,农村公路连十里人家。现在整个村子可以说是焕然一新,更是吸引了很多游客到村里旅游拍照。”郭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文说。乡村旅游可以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带动乡村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餐饮、交通、电商等产业发展。
  缘起一丘田,不止一丘田。每到油菜花绽放、贡米丰收之际,当地村民也摆出自家的“土货”售卖,有卖自家养的土鸡土鸭,有卖特色贡米、黄桃、自种蔬菜,东西新鲜,价格实惠,买的游客很多。
图片
  “村庄美了,游客来了,我们农家乐的生意更火了!”千亩梯田不远处的望山小院农庄,老板杨玉贵推出笋子炖土鸡、生态鱼、清炒时蔬等特色农家菜,味美价廉。
  宜农则农,宜游则游。郭家湾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一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一边开拓现代新兴市场,村里13个村民组分别发展黄桃、辣椒、无花果、荸荠、樱桃等特色产业,村民自主开办农家乐10余个,“一村一品,家家分红”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