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丨
玉屏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型升级
夏收时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忙碌地穿梭着,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希望的田野上,机械化作业掀起农耕的热潮,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农业生产新画卷。 作为传统农业县的玉屏,过去农村土地分散,地块形状各异、面积小,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不高,山地利用率低,农作物产出不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人民努力在产业生产中探索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模式,推动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为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探索山地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玉屏以满足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和主导产业农机化为重点,不断集聚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合理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集中流转,让农机贯穿农作物机耕、机播、机管、机收各环节,稳步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依托农机社会化发展项目,玉屏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从机具购置、作业方向、内部管理、操作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满足全县在土地耕整、集中连片区病虫害防治、水稻油菜机收等方面的作业需求。 抓住县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机遇,2019年3月,土生土长的姚林、姚勇邀约县里志同道合的几个年轻人,购置4台旋耕机,成立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盘活土地资源、解决谁来种地的希望寄托在投资使用农机上。 “从最初的耕地,到现在的育苗、插秧、管护、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机手也增加到30余人,种地省心又省力。”农机手马朝权说,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稀缺的当下,贯穿粮食生产全环节的农机,为“谁来种地”这一难题找到了方向。 上天入地,农机无所不能。仅仅是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旋耕机、起垄机、开沟机、收割机、无人植保飞机、插秧机、育秧粉碎机、育秧播种机等农业生产设备,其功能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储等各个环节,种植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 “过去每天下地干活大汗淋漓,晚上回家腰酸背痛。现在,坐在田边抽着烟,机器就把活都干了!”马朝权脸上笑容舒展。去年,他们投入80多台农机器具,为玉屏18个坝区的农业生产提供全程、半程、托管式的社会化服务,进一步保障了夏粮的增产增收。
一亩地收割油菜15分钟、插秧6分钟、施肥2分钟……农业机械化在提高效率、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心和使用新型农机的积极性,玉屏侗乡田间地头的农事正发生历史性巨变。 “目前玉屏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0%,实现了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转变。”玉屏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该县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将持续关注“三农”需求,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