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逐梦玉屏|“职业经理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来源:天眼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家庭式认购、组团式认购、户外研学团建认购……”才统计结束上一天的认购情况,还陆续有电话打进来。37岁的陈定华怎么也没想到:“我在郭家湾有块田”认购活动会如此受欢迎。

  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素有“贡米之乡”美誉,贡米、黄桃、油菜是村里的主导产业。陈定华是村里的“乡村职业经理人”,他返乡的那一年,还没有“乡村CEO”这个概念。

图片

  何谓乡村职业经理人?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是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又被称作“农业经纪人”“乡村CEO”等,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领。

  2018年,陈定华结束了外县销售电器的十年生涯,回到了郭家湾村,带头种植黄桃158亩,贡米17余亩,实现年收入20余万元。今年他开始担任职业经理人,统筹全村产业发展。

  郭家湾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农作物生长。陈定华认为,好生态肯定能产出好东西,但就是资源太碎片化,需要人来整合及对接市场。

  陈定华说,与大多数农村一样,郭家湾村1537亩贡米被分为不同地块,大户基本上还只是种了更多田的农民,而职业经理人要主动跳出传统农业思维“看农业”。

图片

  听到这个新理念时,村民们面面相觑。陈定华只能从“CEO”秒变“业务员”,策划文案、与村干部谋定经营方式、带领老百姓开展量地、制作示意图、“冠名牌”……就这样,稻米未成熟就先销售,打破传统生产模式的“我在郭家湾有块田”认购活动应运而生。

  “作为一名‘乡村CEO’,要不断学习,不仅熟悉乡土,还要掌握企业管理和运营技能,为乡村发展创造更多价值。”自6月15日开始认购活动以来,陈定华每天都起早贪黑忙碌在田间地头,带领村民逐步与市场化发展“接轨”。

图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立足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如何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转换为美丽经济?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意识到乡村经营的重要性,如何经营、谁来经营成了绕不开的问题。

  为破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瓶颈制约,近年来从中央到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玉屏侗族自治县着眼乡村振兴人才发展需要,大力实施“黔归人才”计划,积极引导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投资兴业,坚持以产引才、聚才、融才,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

图片

  作为返乡青年,姚林于2013年从一名公务员跨界成为“新农人”,担任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头扎进这行后,他发现传统种植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农业产品没有标准化、品牌化,品质不稳定,利润自然不高。”

  围绕农业产量低下、品质不高、费时费力瓶颈,姚林开始推广山地机械作业,“死磕”种植标准。在县人民政府支持下,他邀约县里志同道合的几个年轻人,购置旋耕机、起垄机、收割机、无人植保飞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提高农作物品质的希望寄托在使用农机上。

  从耕种到收割,姚林在每一个流程环节上打下生产标准,“就拿无人机给玉米施肥来说,飞行多高都有固定数据。”

  这样种出来的玉米自然不愁销。姚林他们合作社的鲜食玉米是按个卖的,平均批发价达到1元,价格是普通玉米的2倍。

图片

  姚林的成功引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30人。面对身边“新农人”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姚林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田间管理经验、农业机械化作业乃至市场客源信息跟他们交流分享。

  “虽然职业经理人理应是‘多面手’,但不能什么事都交给一个人拍板和决策。”陈定华坦言,农村职业经理人要能够把经营理念、经营意识,以及对乡村未来经营方面的展望、规划,跟村干部、乡镇干部达成统一。

  如今,乡村CEO这一职业渐渐被更多玉屏人认可,但农村职业经理人的探索意义深远,远不止为几个乡村带来运营人才。如何让这些人才加入乡村的发展中并形成一种生态,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培训,建立一个源源不断的人才库,赋能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