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在强化工作机制、民生实事、常态管理、品牌质量上下功夫,用群众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成效,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走深走实。
强化工作机制,保障文明创建“强度”
玉屏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县委主要领导通过县委常委会、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会、现场调研督导等方式,“一月一调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高位高效推进此项工作。一是坚持“一个”体系管到底。构建县、乡、村(社区)、网格四级指挥体系,形成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出台“两个”条例一起推。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条例》《玉屏侗族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强化城乡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城乡规范管理,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三是压实“四方”责任抓落实。印发《玉屏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成员、县直部门、街道班子成员网格包保责任,提升网格管理水平。
强化民生实事,增添文明创建“温度”
聚焦三化四平台(即:社会化、网格化、常态化,12345市长热线、书记县长信箱、“微玉屏”微信公众号、“文明玉屏”微信公众号四个平台),通过包保干部职工入户走访,玉屏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堵点问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将任务分解到职能部门、到网格管理单位限时办理;整合项目资金,实施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农贸市场改造等惠民工程项目,做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关注问题,妥善解决群众诉求,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同时,聘请政协委员、退休干部、社区干部、市民群众等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义务监督员’”,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发挥社会监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北门桥社区党支部书记罗菊平说:“文昌阁是玉屏唯一一家自治管理的小区,共有485户,大概1700多人。以前是物业管理,后来成立业主会就实现自治管理,目前,群众的满意度是最高的。”
强化常态管理,拓展文明创建“深度”
持续开展“曝光+教育”两项工作,通过在网络平台开设专栏曝光车辆乱停乱放、驾驶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以及加强对“学校师生、医护人员、公共交通司机、美团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的文明教育管理,进一步提升干群文明意识。紧紧围绕“四个”节点,按照“一季一整治”要求,前后印发《玉屏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整治、四提升、一行动”工作方案》《玉屏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街道、巷道、楼道”三大清理行动方案》《玉屏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玉屏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七个一”工作方案》,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玉屏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苏成康介绍:“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以来,通过监控来进行网络巡查,利用视频监控平台对辖区路段进行网络巡查,有违停车辆,会安排路面秩序组及时对驾驶员进行纠位,交通秩序得到了有效改善。”
强化品牌质量,保持文明创建“活度”
玉屏全力打造“玉见·最美”系列品牌,以“细胞”创建的方式推动大文明。坚持“双线”齐发力,打造最美志愿服务。线上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网拓展志愿服务参与渠道,线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康、科学普及等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全力整合228支党群志愿服务队伍力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5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长达45.85万小时,评选“玉见·最美”志愿服务队20支、最美志愿者60名、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10名。
同时,建立“三个”机制,凝聚创建活力。制定《玉屏侗族自治县“美丽宜居村庄”“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方案》《玉屏侗族自治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玉屏侗族自治县“玉见最美”五大行动工作方案》等方案,建立最美示范乡镇、最美示范村寨、最美示范庭院三级联动机制,创建评选“最美庭院”3365户、“宜居和美村寨”6个、“文明窗口”35个、“最美网格”10个、“最美社区小区”4个、“最美背街小巷”2个。成功创建文明单位49个、文明家庭567个、文明乡镇41个、文明校园14个,提高了文明细胞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