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吊脚楼边的祖孙合影,身着盛装的瑶族少女,热闹非凡的仡佬族婚礼,毛南族手工艺人……2024多彩贵州·第十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以下简称“大展”)主题展览上,“幸福的样子·乡村影像志”专题展吸引了众多观者驻足欣赏。
郎德苗寨。林剑 摄
“幸福的样子·乡村影像志”专题展的作品均出自当地村民之手,此次展览不仅是“幸福的样子·乡村影像志”项目历经数月精耕细作的结晶,更是多年来大展以影像为媒介,赋能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展示,它让外界看到了一个个更加真实、多彩、充满希望的贵州乡村,也见证了影像力量在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从江瑶族服饰。段彪 摄
乡村影像志计划助力“在地文化”记录传播
“幸福的样子·乡村影像志”专题展,以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表达,瞬间击中了观众的心。这是一场由贵州基层群众亲手操刀的光影盛宴,70幅摄影作品全部由当地村民亲手拍摄。当地村民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记录下了身边的美好,这些摄影作品兼具写实与审美,引领观者穿越时空的界限,仿佛亲身踏入了那片充满魅力的原生态乡土。
线下主题展览区“幸福的样子”
这些年来,“醉美多彩贵州”闻名遐迩,来自海内外的众多专业摄影师,纷纷将镜头对准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他们的图片虽精美,视角虽精湛,却难免受限于“外来者”的视野和时间的匆忙。而世世代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才是乡村文化的真正传承者,也是日常生活细腻纹理的编织者。他们对身边风景的随性捕捉,才是最鲜活的“原生态”。
让村民来当“摄影师”,用镜头记录自己的生活,留下他们心中最美好的瞬间,一个绝妙创意就此萌发——“幸福的样子·乡村影像志计划”应运而生。
《丰收》。田东 摄
2023年11月15日,“幸福的样子·贵州乡村影像志计划”启动仪式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苗寨举行,活动遴选雷山郎德苗寨、从江高华瑶寨、榕江大利侗寨、三都石板村、铜仁茶园山村、册亨陂鼐古寨、务川龙潭古寨、平塘场河村、绥阳金字村这9个具有历史、民族和文化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由摄影师牵头与当地民众共同用影像记录生活。
自启动以来,“幸福的样子·贵州乡村影像志计划”邀请国内外摄影师、中新社贵州分社摄影记者等专业影像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群众开展摄影、视频拍摄、内容发布等培训,鼓励村民们用自己的视角拍摄记录乡村风光和乡村生活,带领村民一起拍摄,给予他们必要的技术指导。8个月来,他们的足迹遍布9个村庄:在大利侗寨,村民们学会用镜头定格古寨的遗世之美;在高华瑶寨,大家一同探寻“非遗瑶浴”的秘密;在龙潭古寨,保存最好的仡佬族民族村寨被镜头认真记录……
册亨颇鼐古寨。骆秀先 摄
这一过程不仅为大展积攒了一批视觉独特、审美过硬的原生态影像作品,也为乡村培养了大量影像艺术人才。这一次,村民们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成了自己文化与生活故事的主动讲述者,他们用最质朴、最生动的镜头语言,自信地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真实的生活,定格下一个个生动鲜活、充满幸福感的乡村生活“原态”,为贵州村寨留下大量影像记录,也为民族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从“幸福的笑脸”到“幸福的样子”,用影像艺术激活乡土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用影像激活乡村的探索,大展开始得更早:十年前,黎平侗乡的一个普通清晨,晨光微露,山间的薄雾在柔和微风中悠然散去,露出一片片翠绿盎然的梯田,大自然用最精致的笔触,刹那间点亮了世界一隅。这幅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卷,让偶然路过的11岁少年杨江文眼前一亮,他举起手机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一瞬间。随后,这张照片在第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最美手机照”评选中摘得桂冠。
线下主题展览区“幸福的样子”十年前“回到黎平”的活动合影。
青山灼灼,星光杳杳。
十年过去,从“幸福的笑脸”到“幸福的样子”,大展组委会一直致力于培养“乡土摄影师”,每年的大展上,都会有来自最基层的摄影爱好者的作品。这些作品仿佛带着泥土的芳香,细腻而生动呈现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描绘出贵州乡村民众“幸福的样子”。
“幸福的样子·乡村影像志计划”除了向村民摄传授影技术,还对自愿申请加入的村民开展短视频号发布、内容运营等新媒体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利用学到的摄影技术和传播理念丰富了宣传家乡和推广农产品的手段,切切实实做到了为生产助力、为生活添色,实现了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高华村的摄影爱好者赵春旺,是当地一家民宿的经营者,他表示:“活动教大家怎么拍好看的照片比较有意义,对我们这些做民宿和农家乐的商户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高华瑶寨—赵春旺的摄影作品
大利侗寨的一群年轻人更是借此活动机会,发起成立了当地“新媒体协会”,建立了大利村对外宣传公众号、抖音号,组织了“大利侗寨拉拉队参与村超开幕式”“村超赛场采风拍摄”“幸福的样子——乡村影像志第一次培训”等活动;
毛南族手工艺人蔡启秀,在得知活动要在场河村举行后积极报名参加,并邀请活动摄影师务必到她的工作坊去实地指导,对于摄影“零基础”的她而言,学习拍摄技巧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手工艺品拍摄照片,以便进行市场宣传。
从10年前“幸福的笑脸”的初步探索,到10年后“幸福的样子”的深入实践,大展不仅通过各种采风活动,深入挖掘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向世界传播和展示着贵州的多元文化风采,还跳出拍摄的传统定义,衍生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活动过程中加强与当地的联动,教会基层群众学会记录、学会传播,让采风不再是一次单纯的记录,更是一场文化的互动对话,从而激发了乡村最根源的发展动力。
以影像艺术为翼,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为全球唯一持续以关注非遗传承与保护为目标、以推动原生态文化理论发展为核心的影像文化活动,大展从诞生起,在基因上就与乡村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连接。多年来,大展利用深入贵州各地办展以及外出巡展的机会,在记录和展示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文化支撑。
2016年,大展与澳大利亚的华文媒体联合,在悉尼情人港做了一场贵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精美的贵州风物展吸引数以万计的悉尼民众及游客流连忘返,同去巡展的非遗手工艺品被抢购一空;2019年,遵义一家辣椒企业跟随大展远赴俄罗斯参展交流,归国后,企业迅速行动,通过技术革新与产品线优化,成功打造出更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不仅畅销俄罗斯,更远销欧洲多国,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影像艺术作品的传播和展示,大展为贵州的本土企业打开了一个看世界的新窗口,开拓了外界市场,拓宽了国际视野,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线下主题展览区“幸福的样子”农特产品推荐台
乡村振兴,既要经济塑形,也要文化铸魂。
多年来,大展通过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充盈了乡村民众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生活,在助力乡村拓宽致富渠道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通过“幸福的样子”这一活动,村民们学会了拍摄、学会了直播,普通人发自内心地展现自己的生活,展现家乡的变化,展现乡村独有的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在册亨陂鼐古寨,这股文化自信的浪潮更是催生了显著的连锁效应,吸引了众多青年才俊回归故里,投身创业热潮。年轻人的归来,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无限创意,是推动乡村振兴、加速乡村发展的强大引擎。
茶园山风古村落。张金荣 摄
在对乡村文化的保存和复兴上,影像艺术更有着天然的优势,它能够直观、生动地记录和展示乡村的原生态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郎德苗寨为样板,大展一直用影像的方式留存着朗德苗寨最初的基调,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基因,希望通过对这种原汁原味的保存,探索一条不同于其他古村寨的发展之道。
2017年,原生态文化艺术中心落户郎德苗寨,大展致力于将朗德打造成为一个集影像展示、学习交流、艺术培训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创作基地。中心成立以后,陆续接待了俄罗斯列宾画院的功勋艺术家;接待了北到哈尔滨,南到三亚的高校师生们;接待了来自宝岛的摄影艺术家、港澳摄影界优秀同仁……天南海北的艺术家们来到这里,采风、创作、交流、传播,让当地村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激发了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更多的人愿意了解并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推动在地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郎德苗寨。林剑 摄
乡村将不仅是经济腾飞的沃土,更是文化自信与灵魂栖息的家园。十七年光影交错,大展不仅是一部流动的历史画卷,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前行的方向,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