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因绿而名,因生态而兴: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2%,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分别排22位、35位,接重庆入长江的乌江和接湖南入洞庭湖的锦江出境断面水质均达II类以上,实现“一江清水送下游”。
天蓝、水碧、山青、土净,这是绿色铜仁的模样,也是铜仁持续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果。
铜仁,因绿而名,因生态而兴: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2%,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分别排22位、35位,接重庆入长江的乌江和接湖南入洞庭湖的锦江出境断面水质均达II类以上,实现“一江清水送下游”。
共识
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发展
健全生态经济发展链条
高纯硫酸锰市场份额全国占比达85%;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市场份额全国占比达15%;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占有份额达20%以上;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成为贵州省两个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的产业集群之一……
我市依托锰资源及锰系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已形成以锂离子电池材料为特色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体系,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效应得到显现,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为“首位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正加速推进,在“新”上聚力跑出加速度,正奋力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黔东大地,走过皆山青水绿。生态就是生产力,以转型升级促发展,闯出一条工业发展新路,是铜仁的机遇,也是铜仁的担当。
在壮大绿色经济方面,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四化”各领域全过程,大力发展“六大生态产业”(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生态林业、生态旅游),新型工业产业集群越来越“丰满”,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培育壮大,如今在大龙汇成新材料、贵州能矿集团、中伟锂电新能源基础上,围绕锂电新能源新材料,先后引进格瑞特、中南创发、金川等负极材料、碳酸锂、废旧锂电池循环回收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当前,新增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1个。全市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平台经济规模突破300亿元。
聚焦旅游产业化做强生态旅游,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业态创新,出台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项目提质增效“四大行动”,加快梵净山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健全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做优中南门旅游区、石阡温泉、梵净山马拉松赛等品质魅力,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当前全市共有旅游市场主体2.6万家,培育壮大市级龙头旅游企业2家、区县龙头旅游企业10家,各类旅游服务场所688家。202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312.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5.43亿元。
福祉
让绿色发展释放惠民“红利”
绿色,不仅是生态优势,也是经济红利。
“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才能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依托良好的生态,我市发展起了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的茶叶种植、经果林种植、中草药种植、食用菌培植、农副产品加工、工艺与纪念品加工、田园旅游服务等产业体系,让村民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得以生动体现,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聚焦“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出台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体系和城乡建设体系。铜仁跻身“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江口县太平镇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为引领,完善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培育机制,完成规模以上产值63.5亿元。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全省首创“梵净生态账户”,梵净生态账户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建立账户5.03万户、授信74.3亿元、放贷48.24亿元。江口县获批全国第三个、西南片区首个“碳汇城市”和全省林业碳汇试点县。出台支持西部五县加快构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全力书写乌江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