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贵州铜仁“黔乡姊妹”:村播里的乡愁、生计和未来

来源:多彩贵州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黔乡姊妹:村播里的乡愁、生计和未来

秋日,佛顶山依然苍翠,山势巍峨,溪谷蜿蜒,宛然一幅壮丽秀美的生态画卷。

走进贵州省铜仁高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尧上广场,映入眼帘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石板路,一间间木房屋被青山绿树环绕,显得格外幽静安宁,林间不时传出清脆鸟叫与网络直播推销声交织,给幽静的环境增添几分活力。

“观众朋友们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我们石阡的非遗特产黄水粑,十几道手工制作,味道香甜,喜欢的朋友可以拍一单试试……”在一个小院,网红“黔乡姊妹”团队的主播“二姐”正在对着手机直播,向全国各地观众推荐当地特产。

谭丽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石阡黄水粑”的声名鹊起,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经她直播推销,有很多顾客下单购买,且回头客较多。

时下,网上农村题材的直播、短视频越来越火,主播们借助新媒体工具,带动乡村生活、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发展,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一股新兴力量。

近年来,石阡县大力开展“电商兴农”活动,以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电商新模式赋能乡村生产生活,打开乡村经济发展的新窗口,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红利”。

政府“搭台子”草根“组班子”

二姐告诉记者,她叫谭丽,是土生土长的佛顶山村人。

2002年,石阡县委、县政府将尧上民族文化村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让佛顶山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看到家乡依托旅游发生了巨大变化,谭丽决定留在家乡,向父母学习黄水粑、神仙豆腐的制作技术,自做自卖,在家乡吃起了“旅游饭”。

随着石阡的交通发展逐渐变好,谭丽的生意也越做越好,在自家餐馆里装上一排货架,专门摆放农特产品,同时售卖自家的黄水粑和神仙豆腐,也帮助销售当地群众从山上采来的野生香菇、猕猴桃、板栗等山野货,以及农户自家生产的土鸡蛋、茶叶、糯米等土特产,将山村的资源优势变成群众的经济收入。

2020年初,一场突入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乡村旅游的脚步,佛顶山的山野货、群众的土特产也因此“宅”到了家里。

村支书黄秀金对谭丽说:“你平时经常玩抖音,可以试一试在抖音上宣传我们村里的黄水粑。”

回家后,谭丽从自家的黄水粑着手,运用自己实名注册抖音号“谭丽”开始在网上宣传,但效果一般。

2021年国庆,在石阡县电视台工作的李勇到佛顶山拍视频,一连试镜了10多个村民都不满意,最后看到了谭丽,面对镜头,落落大方、神情自然、讲话流畅,得知她对抖音、快手这些APP比较熟练,李勇萌生了一起做个“直播团队”的想法。

说干就干,经过几人合谋,2021年底“黔乡姊妹”抖音号正式上线,团队成员均是草根出生。

刚开始不温不火,涨粉带货效果并不好,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多,所有人都想放弃,但是又觉得放弃可惜,于是就一直坚持下来。

2022年8月,在坪山乡党委、政府的组织下,“黔乡姊妹”团队到脆红李果园开展首场公益活动“助农首播,我为父老乡亲拼一单!”短短2个小时在线销售脆红李1000余箱约5000多斤。

有位网友字幕评价:“政府搭台直播带货公信力强,商品质量可靠,价格还十分优惠……”给谭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增添了她的信心和决心。

转机出现在2023年3月4日的一条短视频,谭丽带着3000多个黄水粑到思南瓮溪镇赶集做视频,展现乡镇集市的热闹场景和风土人情。这则短视频一经发布便登上热门,累计获得41万点赞,橱窗中的黄水粑订单也开始暴涨。

谭丽回忆,一条视频带来订单3600余单,销售黄水粑10万余个,那段时间每天涨粉好几万,感觉迎来了曙光。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业态,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为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今年9月3日,由石阡县工业商务局和农业农村局推动的“村播基地”在佛顶山民族文化村成立。

“村播是一个集直播、短视频、带货、培训、孵化达人、孵化团队、孵化账号为一体的实践平台,也是石阡县目前的直播培训实训基地。”石阡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主任魏玉告诉记者,目前是以1+N(一个村播基地+N个村播中心)模式开展直播工作,以村播基地为龙头引领带动,在县域19个乡镇街道孵化建设村播中心站点,搭建直播矩阵,通过直播带货助力黔货出山。

实施数字乡村“新农人”计划,孵化本地线上文创IP,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村播基地”的成立,标志着石阡农村电子商务又迈出了新步伐,为全县各乡村农特产品提供了全新的展示和销售平台,提供培训学习的交流场所,有效为新农人朋友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成为促进石阡电商发展的新引擎。

魏玉说,“黔乡姊妹”团队从成立到现在,一直致力于服务三农事业,这些年通过“自播、村播、广播”等系列特色直播,推动县域“直播+”融合发展,让县内特色产品、美景、美食、文化搭上“流量快车”,驶入千家万户,让石阡农特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百姓餐桌”,为助力农特产品上行和农民致富增收贡献了新时代“新农人”的力量,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打开了新通道、建立了新舞台。

如今,“黔乡姊妹”抖音账号全网粉丝已突破110W+,获赞1200多万。同时,团队还与石阡在线、念家人文化传媒等媒体企业合作,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助农增收。今年上半年,仅销售石阡黄水粑、土鸡蛋等农特产品就达200余万元。

一根网线将山货“牵”出深山

一部智能手机、一台补光灯,每天中午12点,“黔乡姊妹”把直播间搬到村里的黄水粑生产现场,热情地向粉丝分享家乡的特色美食美景。

将糯米拌以红糖揉成手指大的圆团,再以粽叶包裹,用稻草捆扎,而后蒸煮出炉。黄水粑是石阡仡佬族群众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在佛顶山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

“通过直播在网上卖东西,我们村民生产的农产品、特色产品不愁卖了,电商带动共同致富,大家都很支持……”自从村里有了网络直播团队,村支书黄秀金也看到了希望。

黄水粑经过手工制作,高压灭菌、统一蒸煮、成品装袋,不断走出大山。“目前,平均每天的销量都在1万个左右,有40名固定村民制作,爆单时候还会让更多村民帮忙。”“黔乡姊妹”团队负责人李勇说。

头天下单,第二天一早村支书黄秀金就带领合作社20余名农户将黄水粑按订单准时发货。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上,一辆辆满载农特产品的物流车出山进城,快递车进村入户。

石阡“黄水粑”,开始只是佛顶山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村民随身携带的饭食,逐渐演变成逢年过节的必备美食、春节拜年的礼品、“敬雀节”的祭品,就是只当作食品、礼品和祭品,不买卖,鲜有人知晓。

通过尧上每年的敬雀节活动,“黄水粑”逐渐为人所知。之后每年的这一天,此地都要举办“敬雀节”系列大型民族文化活动,游客络绎不绝,“黄水粑”作为尧上仡佬族的传统民族工艺食品,因其口感清香软糯、绿色环保、便于储存和携带等特点,深受游客青睐,活动期间每天都会销售一空。

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共有70余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黄水粑”手工作坊,人人都会做“黄水粑”手艺。石阡县17个乡镇集市和县城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黄水粑”的叫卖声,有摆地摊卖的、有小推车推着卖的、有背着背篓边走边卖的,“尧上黄水粑”由佛顶山脚下的小村庄走出乡村、走入县城、走出大山,名字也由“尧上黄水粑”变成了“石阡黄水粑”。

2023年,黄水粑更是一路水涨船高,不仅走向全国,更是走出国门,飘洋过海到了东南亚等地,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如今,“黄水粑”“黔乡姊妹”抖音号已成为佛顶山村新的产业名片,带动当地百姓创收增收,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坪山乡长溪村村民赵华说:“没想到自己平时种的农产品还能在网上卖出去变成钱,以前农村人做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吃,现在娃娃些都出门了,都是些老人在家,吃不了多少,很多时候都放烂了,现在好了,不用到市场上就能卖出钱。”

以前老百姓肩挑手提到市场卖,一天下来还不够交通费,现在通过网络就能卖出去。河坝镇的柚子、龙塘镇的小柑子、花桥镇的菜籽油、白沙镇的腊肉、大沙坝乡的黄桃……全县各乡镇的特产,都是谭丽及团队带货的产品,哪里有需要,她就到哪里的产业基地、生产车间开现场直播。

授人以渔让“流量”变“留量”

石阡县立足本土趁势而为,启动“乡土网红培育工程”,将目光聚焦在扎根农村基层、致力农特产品品牌打造和销售、乡村旅游资源宣传、正能量内容创作传播等多个领域,以及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乡土人才,希望借助“网红”的成长,将更多“流量”引向乡村,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在今年8月为期10天的首次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村播”培训班中,来自全县各地40名学员围绕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团队搭建两大方向,开设创业项目选择、技能实操、现场模拟等主题课程,帮助学员以石阡本土美食、美景、文化为元素,深入挖掘、创意设计短视频和直播创作,推动石阡“村播”出圈出彩,助力“村播经济”快速发展。

“来来来,大家看一下我们坪地场村的冬桃,味道好,价格便宜,住在县城的直接送货上门!”国庆假期,石阡县坪地场村村支书景金燕打开抖音进行直播,宣传村里的冬桃。

作为第一批“村播”培训班学员,又是一名90后,景金燕学的很认真,回到村里便开始学以致用。

“以前我们村的桃子都是商人上门走批发,价格不高,有些村民不愿意卖,自己挑到县城去卖,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效果还不好。”景金燕说,开了直播以后,很多人都知道了坪地场村离县城很近,只要半小时,市民纷纷开车前来,开播后第二天村里的桃子就卖了1万多斤,网上也有几千单,一个国庆假期就把村里的桃子卖完了。

今年80岁的大坪乡坪贯村村民肖其彬,家里种了10亩葡萄,由于年纪大,老伴生病不能下地干活,只能一个人慢慢收,往年通常只能收到一大半,其余的葡萄就烂在地里,后面只能请人收,卖出去的费用和人工费勉强持平。

得知情况后,“黔乡姊妹”团队赶到坪贯村,开启直播带货帮助售卖葡萄,短短一周,就卖了1万多斤葡萄,放在以前,从开秤到卖完,至少也要一个多月。

线上名气打响了,“黔乡姊妹”抖音号开始直播助农服务,先后帮助坪贯村葡萄和黄桃、枫香乡羊肚菌、本庄镇白玉枇杷、五德镇的桃子等解决了销售难题。

“干豇豆有没有、干笋有没有?”在“黔乡姊妹”直播间,不少网友不停询问着各种农产品。共青团石阡县委联合“黔乡姊妹”团队开展“百村行”直播助农进乡村活动,在田间地头开起“云集市”,帮助当地村民销售农特产品,有效助力黔货出山。

在直播中,村民扎堆等待展示自家的农产品,谭丽在直播间大力推荐干洋芋片、干豇豆、黄花菜、干辣椒、土蜂蜜等农村特色产品,掀起直播间粉丝抢货热潮。

“产品好不好,新鲜不新鲜,消费者通过直播平台就有直观感受。同时还真实展示了农产品的种植和收获过程,以及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让消费者看得舒心、买得安心、吃得放心。”谭丽说。

根据活动规划,“助农直播百村行”将覆盖石阡100余个村庄,每个村庄都会开展1场直播带货活动,由“黔乡姊妹”团队现场直播向消费者介绍当地农产品的特点、品质和生产过程,让消费者更加了解、信任和喜爱。

今年上半年前几个月,已联合直播团队开展助农活动16场次,吸引2000万余人次观看,成交近5万单,销售额达130万余元。直播取得的销售业绩,也让谭丽和同事们铆足了劲,为接下来的直播助农进乡村活动跃跃欲试。

在农村电商带动下,佛顶山村60余家黄水粑手工作坊不愁销路,苔茶、土鸡蛋、辣椒等土特产已卖到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电商销售还带动了石阡黄水粑全产业链发展。今年8月,石阡在县城电商物流产业园新建的黄水粑自动化加工厂正式投运,按照订单生产模式,每天出厂3万余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成功带动80余名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农特产品卖不出去,找谭丽!”如今在石阡,这句话已成为当地村民推销农特产品的“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