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滚滚长江,非遗无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历史,悠久绵延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苗绣蜡染从深山走上世界舞台的多彩贵州,风情浓郁的蜀绣羌绣演绎巴蜀的多元、一方水土成就的景德镇瓷器是江西雅韵、笔墨纸砚是粉墙黛瓦里的安徽文脉……这些非遗瑰宝,凝聚着先辈千年的智慧与技艺,架起了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即日起,“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报道推出“非遗篇——长江流域的非遗瑰宝”,细嗅市井烟火香,聆听非遗岁月长。在这场漫溯时光的非遗盛宴中,讲述长江非遗故事,领略多彩文化之美。
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有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它融合了宗教、历史、民俗与艺术的精髓,历经千年而不衰,这便是傩戏。
有着“傩戏之乡”美誉的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傩戏(德江傩堂戏)正流传于此。
以面具为媒介,演绎着喜怒哀乐的人间百态;以舞蹈为语言,诉说着悲欢离合的古老传说;以音乐为灵魂,激荡着敬畏自然的虔诚信仰。走进德江,感受傩戏,探秘千年非遗面具下的传承密码。
历史的回响,文化的瑰宝
傩戏,源于远古时期的驱傩仪式,是古人为了驱邪避疫、祈求平安而创造的一种特殊表演形式。
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到汉代宫廷的“大傩之礼”,再到唐宋时期民间傩戏的兴起,傩戏经历了从宗教仪式向世俗娱乐的转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古代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文化血脉,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每一场傩戏,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是对古人智慧与想象力的致敬。
安永柏,德江傩堂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位花甲之年的傩戏大师,他的一生都与傩戏紧密相连,他出生在傩戏世家,父亲安国胜凭借祖传的傩堂戏手艺,帮人杠神、替人还愿,在当地很有名气。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傩戏的世界,感受到了那份来自远古的神秘与魅力。
“什么叫傩,左边一个人字旁,右边一个困难的难,就好比这个人遇到灾难,就必须要有人去驱灾解难,比如说60、70、80岁的人想冲寿傩,由这个傩戏帮他跨过一道道坎。这么多年来,德江的傩戏原始,古朴,唱腔等各方面,还算是走出去了。”安永柏介绍道。
谈到当初学习傩戏的原因,安永柏说:“从小我就喜欢这个傩戏,爱好傩戏,我12岁就跟随父亲学傩戏,当时那年代生活困难,各方面都困难,边读小学就边跟父亲出去做法事,混点饭吃还是可以,当时就是因为饿怕了,刚懂事的我就跟着父亲打杂,开始混点饭吃,走到今天算是可以了,徒弟些对我相当尊重。”
安永柏补充道,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对徒弟是很好的,从不亏待他们,一场法事是多少钱就是多少,大家都是平分,所以像我学戏这么多年,去驱邪,去做法事可以保证吃得好,吃穿不愁。从80年代后,就开放这个傩戏,德江县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个傩戏,就开始走向世界。”
神秘的面具,生动的表演
“摘下面具就是人,戴起面具就是神”安永柏说,傩戏的魅力,在于其神秘的面具与生动的表演。
每一个面具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面具的角色主要有唐氏太婆、先锋小姐、歪嘴秦童、引兵土地、关帝圣君、开山莽将等,这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面具,不仅是角色的象征,更是情感与精神的载体。它们或威严庄重,代表神祇的力量;或滑稽可笑,反映人性的多面。
在傩戏表演中,傩艺师通过佩戴面具,身着华丽的服饰,通过精湛的演技,化身为传说中的神怪人物,以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将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搬上舞台。傩戏的全程贯穿着傩舞的表演,傩舞表演极其讲究,以九州舞步为主,即“跳九州”。
在古人看来,九州代表整个世界,跳九州是傩艺师们试图通过特殊的舞步,调动宇宙的力量,常用大小八字步、丁字步等,舞步迅速多变,惯用腾跃、旋转等技巧性动作。它不仅是驱邪纳吉、祈福迎祥的仪式,更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方式。在傩戏的表演中,人们通过扮演神鬼的角色,借助面具和服饰的力量,祈求神灵保佑,驱除邪恶,带来吉祥和幸福。这种信仰和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更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傩戏表演的故事,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对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的传递,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体现。
独特的魅力,传承与发展
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是古老艺术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与融合。
安永柏介绍:“傩戏目前是没有文字和乐谱记载传承的,都是口口相传,传男不传女,剧本、唱腔、表演动作都是印在脑海里的,一旦用文字记载或者数字化保存就会失去原有的原始和古朴,是没有灵魂的。”
在德江县,傩戏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永柏,如今已入花甲之年,依然活跃在傩戏舞台上。多年来,安永柏共带了13个徒弟,“别人认准了我的手艺,拜我为师学艺,主要想掌握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只要他用心学、有悟性,我就有责任认真传授……”谈到手艺的传承时,安永柏道出了心声。他也毫无保留地将所有学到的傩技、傩舞传授于弟子,使古老的傩戏得以传承。他不仅致力于傩戏的传承,还创办了傩戏班,招收了五十多个小学员,为傩戏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德江县还建立了傩文化传承基地,在中小学及社区开展傩文化传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傩戏。
德江傩堂戏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戏种之一,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和古风民俗。尽管时代变迁,科技日新月异,但傩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安永柏老先生致力于将这门古老艺术传授给年轻一代,让傩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就傩戏传承来说,安永柏没有放弃,始终守好傩堂戏这块“国宝”。他表示:“德江傩堂戏尽管在传承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它始终是我一生的选择,我深知传承好傩文化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