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玉屏:守护红色记忆 活化红色资源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走进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田冲村红色文化基地,古朴的文化长廊映入眼帘,花团拥簇的红砖墙上,一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铿锵有力;主题文化广场上,伟大革命战士贺龙、任弼时、王震的雕像庄严武威……田冲村,这个曾经宁静的小村庄,如今正凭借着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时代光芒。
  据史料记载,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向贵州石(阡)、镇(远)、黄(平)进行战略转移,沿途突破国民党军阀部队的层层封锁,围追堵截,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继湖南晃县与芷江之间的“便水战斗”之后,于1936年1月7日向黔东挺进又取得了田心坪战斗的重大胜利。红二六军团在玉屏的光辉战斗历程,组成这部壮丽史诗中激动人心的篇章。

图片

  81岁高龄的罗康锡是田冲村沙木林组的村民,他听着父辈讲述红军事迹长大:“以前听我父亲讲,红军纪律非常严明,从不乱拿我们村民东西,借宿后,红军还会往村民家里放上钱,悄悄离开。”
  在玉屏期间,红军传播革命真理,对人和气,纪律严明,给玉屏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拥护。许多群众为红军带路、帮挑辎重、抬送伤员、碾米送菜,玉屏县城东街周万和为红军割皮带,田坪马家杨八嫂救伤员……在红军的影响下,玉屏17位有志青年毅然跨进了红军行列。

  一件件动人的红色故事让玉屏沉淀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2023年6月,田冲村入选全国新一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名单。同时,玉屏还成立了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田冲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指挥部,对红色阵地、村史馆布展、主题文化广场、研学基地、沿线道路、宜居农房等13个项目进行改造提升。此外,玉屏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人员对历史的亲闻者、亲历者、见证者进行走访,深挖红色资源,形成了《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田冲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红色史料汇编》,梳理出《红军在田冲》《杨八嫂救红军》《周万和父子为红军割皮带》等11个故事。

图片
  今年10月,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正式竣工,于11月正式运营。田冲村通过合理划分试点建设形成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采取“镇强村富民公司+村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公司+村民”模式负责后续管理。8月,田坪镇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与贵州童子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田冲村红色美丽村庄场地及设施设备租赁合同》,打造以研学基地为核心的红色教育基地,强化红色乡村文旅品牌特色。
  “我们与玉屏侗乡风情园景区进行联合运营,实现资源共享、游客互通,并为学校机构、机关单位提供各类研学活动服务,让基地运营持续稳定。”贵州童子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克新说,后续将增加红军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等多元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
图片
  田冲村在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的同时,整合学校、企事业单位、景区等资源,让本地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田冲村红色农文旅开发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今,红色美丽村庄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学校、企事业单位工作者在此研学、讲授思政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红色文化记忆馆重温革命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我们参观了记忆馆并重走了长征路,深刻体验了红军精神。”玉屏民族中学思政课教师莫艾芝说,作为思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深入地融入红色文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图片

  据悉,试点建设项目落地田冲村后,该村立足红色资源优势,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休闲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红色资源成为打开百姓致富的“金钥匙”。此外,通过谋划一批农产品加工、谷州农业入股、村级劳务公司运营等村集体产业,成立玉屏常盛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村集体劳务合作社)。目前,入社群众参与项目建设105人,人均增收2400元,试点建设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红军在我们这留下的红色财富,一直都是我们的精神动力,激励着我们要奋勇前行。”作为田冲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的参与者,田冲村驻村队员杨河说,接下来,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擦亮“红色村庄”名片,以“红色引擎”驱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