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玉屏“液体黄金”的炼成
原标题:玉屏:被称为“液体黄金”的茶油是怎样炼成的
初冬时节,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万沐春油茶发展有限公司油茶加工车间,近百余位工人整齐划一,忙着烘干、分拣、装运油茶果。
“完全采用先进的数控生产线,物理压榨工艺,才能有效保持茶油的应用功效。”公司负责人姚本祥介绍,茶油的生产从原材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入库检测、产品出库送检等都经过层层严格的把关,产出的茶油才有“液体黄金”之称,但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
“好果子要源于优质的生态和精细的栽培。”姚本祥介绍,油茶基地选择海拔高度在300—1200米之间,土层厚度大于60厘米;摒弃传统的随意栽种,整地完成后,按设计的造林株行距放线、挖坑种植;根据坡度的不同,油茶植株的距离也不同,种植时还要将基肥与表土充分拌匀。
科学管护是第二步。种油茶三分靠天时,七分靠管护。除了人工拔草,割草机割草,地里的杂草从来不用除草剂来除草。从栽种的第二年起,每年的施肥量逐年增加,施肥后覆土。随后进行垦复、树型培育和整形修剪,用精细化的管护确保油茶树的生长品质。
原材料有了,第三步是要保证产出“黄金”茶油。每年寒露一过,便是油茶果采摘之时。按照传统的方式,收获的油茶果直接堆放在太阳底下,没有达到烘干油茶果的温度,容易导致发霉,影响茶油品质。

“严格从采摘、挑选、烘干、储藏、压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全产业链管控,才能产出高品质的茶油。”姚本祥说。
村民在油茶基地务工
一片油茶林,带富一方人。这是玉屏充分依托油茶资源做产业文章的一个生动写照。在玉屏,油茶林不仅点缀了荒山的美,更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2014年以来,玉屏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力推进油茶育苗基地、油茶种植示范基地、油茶深加工企业的建设以及老油茶林改造,全县油茶林面积增加到22万亩,油茶产量稳步提升。
“始于食用,但不止于食用。”看着公司对面正在建设中的科研车间,姚本祥高兴地说,普通的茶油只能售卖70到80元每斤,研发出护肤品、保健品后,才能让“液体黄金”的美誉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