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伟大远征︱红色历史铸辉煌 武陵铜仁谱新章

作者: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季佩佩
责任编辑:罗贤发
校对:
审核: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刻向武陵山上头,诗与英明同不朽。武陵山腹地的贵州省铜仁市,梵天净土、桃源如画。9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大量红色故事所带来的精神力量,至今激励着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奋发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画卷。

  1934年5月,中央红军红三军进入铜仁,创建了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块主要红色根据地的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8月,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西征,在这里大小战斗数十次,留下了100多名红军战士在石阡县困牛山地区与敌激战三昼夜后,面对敌人疯狂攻击和胁迫当地群众,为不伤及群众,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选择砸毁枪支、集体跳下几十米深悬崖的英勇壮举,彰显了红军战士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悲壮史诗。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印江县的木黄会师,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第一次大会师,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及红军长征胜利谱写了光辉一页。

  时光流转,红色血脉在黔东大地薪火相传,红色文化的磅礴力量,助推着铜仁市的现代化发展。
  2024年,在红色文化滋养下,铜仁市绿色崛起,再展新业绩。“大抓生态产业、主攻生态工业”,全市深入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富矿精开、绿色低碳转型等十大突破行动,致力于以生态工业大突破支撑绿色铜仁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铜仁市的首家上市企业,也是贵州省国家注册制改革后第一家上市企业,其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25%,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铜仁,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

  坚持精打“绿色牌”、精算“环保账”,铜仁市节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开花结果。目前,铜仁市的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代表贵州入围全国9个“无废园区”典型案例。全市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

  这些年,铜仁市的夜间经济创新发展,为当地消费市场带来新亮点,丰富了消费新业态,一批又一批游客源源不断到来。据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铜仁市接待国内游客数同比增长15.3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6.47%,绿色消费正释放着巨大的市场活力。

  2024年,铜仁市持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擦亮生态名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铜仁实践中结下丰硕成果。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2024年,乌江生态画廊、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万山朱砂文化遗产地、石阡温泉康养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在铜仁市“一圈两带三区”生态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中引客无数,旅游产业放量增长。

  绿色动能在创新中持续提升,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绿色发展。近年来,铜仁市茶叶产业以“一叶之轻”撬动了种茶、制茶、卖茶、茶旅游、茶食品等上百亿元的全产业链,带动放大地方生态优势。被誉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的全球最大抹茶生产基地落户梵净山下的江口县,年生产抹茶1200吨,产品出口美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铜仁市“抹茶+N”模式的产业链条,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2024年,铜仁市抹茶产业上升到省级规划层面,贵州计划用三年时间把这里建设成为中国抹茶主要原料基地、加工中心,推动铜仁抹茶成为中国抹茶知名品牌,做实“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做响“中国抹茶之都”。
  抹茶产业带动了当地生猪、牛羊、禽蛋、生态渔业等多元发展生态食品产业格局,生态饮品热销市场。

  目前,铜仁全市投产茶园面积达130多万亩,年销售额119亿多元。天然饮用水年产量突破300万吨,占全省的40%以上。铜仁是贵州省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多个生态药品被列入贵州省第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7个中药材品种进入贵州省第一批道地药材目录。

  伟大远征,不朽力量。困牛山崖留长歌,木黄鼓响催征程。新年新气象,武陵谱新章,铜仁市正进一步深化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