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手绘长卷丨走,去村里

作者:天眼新闻
编辑:杨可佳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
审核:
来源:天眼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村超”“村BA”“村歌”“村晚”“村马”“村T”“村戏”“村播”……贵州火热纯粹的“村事”,给群众带来无限的乐,诠释着和美乡村的多彩和繁荣。


“村”字号相继出圈,是乡亲们日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写照,不仅是贵州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地一域的精彩写照。



第一站:村超 (榕江)

“村超”的主角是群众,“村味”十足,将贵州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千年之变”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呈现。 


第二站:村BA (台江)

农民自发组织和参与,具有浓厚的农趣农味和民族特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球迷和媒体的关注。


 

第三站:村歌 (黎平)

依托黎平原有百村歌赛和侗族大歌传统,主要由各村自行组织歌队进行演出,让民族歌谣焕发新活力。


第四站:村马 (三都)

三都水族人民世代养马、赛马,通过周末的村级赛马活动,三都打造了一个备受欢迎的文旅新典范。

 

第五站:村晚 (桐梓)

农民唱主角,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实现“群众大舞台、文化大融合、区域大联动、网络大传播、民族大团结”。

 

第六站:村T (凯里)

不仅是参与者对自身价值的探索,作为展示当地风土人情的窗口,它还凝聚着无数当地人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期待。


第七站:村戏 (印江)

“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乡当好耍”文旅主题活动,以“村戏”为媒,乡镇牵头,村民参与,小舞台成为群众大舞台。


第八站:村播(普定)

直播带货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村播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销售量,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为融合了文化乡村和民族多种元素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贵州不断出新出圈的“村”字号活动

坚持农民唱主角

既勾勒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幸福画卷

 也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