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岁月长河中,每个村落都有历史故事,它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照亮了村庄发展的脉络。“微玉屏”开设“村史村事”栏目,从历史事件到村落人物,从古老传说到时代新篇,与大家共赴一场溯源之旅,于村史村事中寻根、共鸣、前行。本期一起走进新店镇朝阳村。
朝阳村隶属新店镇,地处新店镇东南角8千米处,聚落呈带状分布东与该镇大湾村相邻,东南与湖南省新晃县凉伞镇梭溪村接壤,西南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羊坪镇石宝塘村,西接新店镇新店村,北邻新店镇丙溪村。行政区域面积4.56平方千米。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和江南台隆的分区带,地层基底为前震旦系梵净山群及板溪群浅到深变质岩侵入体。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8℃。
朝阳村 李昌伦 摄
所获荣誉
1994年,获得县级文明村寨称号。
1999年,获得1997—1998年度铜仁地区文明村寨称号
1998年,获得县级文明村寨称号。
1999年,朝阳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朝阳村获得地级文明村寨称号。
2003年,中共玉屏侗族自治县委、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授予朝阳村2001—2002年度文明村寨称号,授予杨志文户2002年度“五好文明家庭”、2003年度“金星”级文明户称号。
2005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朝阳村2003—2005年度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全县仅此一村入选。
2005年,朝阳村被列为全县四在农家示范村。2007年,朝阳村被列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2011年12月2日,朝阳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12月,被评为玉屏侗族自治县“无毒害”创建示范村。
2015年4月,被批准继续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获得贵州省森村寨、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侗族)称号。
2017年,中共玉屏侗族自治县委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授予朝阳村2017年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示范村(社区)称号。
发展大事
1950年1—9月,村级事务管理沿袭保长责任制,保长带领村民配合县、乡政府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征粮、生产度荒等工作。
1950年10月至1951年12月,农民协会成立后,带领农民开展土地改革,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52年6月,村长组织村民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同时,鼓励群众办学,提高村民素质。
1953—1957年,开展农业互助合作,先后建立农业初级社、农业高级社、人民公社。贯彻国家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政策,发展农业生产。
1958—1960年,大队党支部、大队部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反右倾”“大炼钢铁”调集劳动力支援其他乡村兴修水利、除“四害”等运动。受“左”倾错误影响,加上经济困难,农业减产,农民生活艰难,出现断粮现象。
1961—1965年,大队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教育。在农业生产方面,落实“三包一奖、四固定”政策,实行包产、包工、包投资超产奖励,固定劳力、土地、耕畜、农具。
1966年,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下,大队党支部、大队部带领群众开“农业学大寨”,开荒变土、早土改水田,植树造林,推广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除1966年大早减产,其他年份依然有所发展。
1975年,朝阳大队粮食总产量保持 204378斤,上缴国家11552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党的农业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农村工作的中心。大队党支部、大队部组织领导村民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后,村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编制发展规划和计划,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协助乡镇政府管理和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宣传宪法、法律,教育村民遵纪守法,维护集体、村民合法经济利益;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组织领导村民抓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施建设、和谐村寨建设。
进入21世纪后,村级政务工作开启新的局面。2002年,落实税费改革政策,削减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2005年,取消农业税和一切涉农收费项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松绑。2012年后,朝阳村实施脱贫攻坚,抓交通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主导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2018年,朝阳村摘掉贫困帽。
民俗趣事
(一)节令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朝阳过春节,从年三十到农历正月十五日止。朝阳村外出的人,无论离家远近,都要在年三十赶回来,与全家团聚吃“团圆饭”
为了过好春节,朝阳人在腊月中旬开始筹办“年货”——打糍粑、做红粑、做灰碱粑、攮粉、烤酒、酿甜酒、杀年猪、腌制腊肉、做血豆腐、买糖果糕点、给老人小孩做新衣等。腊月下旬,各家各户就要“打阳尘”(打扫室内外卫生)、洗衣被、洗碗盏行头(餐具)等迎新年。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杀鸡杀鸭。
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清早开始蒸蹄髈、蒸粉蒸肉、煮腊肉炖鸡鸭、煎煮鱼等,准备年夜饭。下午四时左右,在堂屋八仙桌上摆一只整鸡、一个“刀头肉”、五个酒杯、五双筷子及一些糖果,酒杯斟酒后,燃香烧纸,向神龛三作揖将香插入神龛上的香炉内,祭祀祖先。而后祭土地,祈其保佑家宅吉祥、出入平安。
(二)生育生日
打三朝一即吃三朝酒,又叫粥米酒。小孩出生第三天,由婴儿的祖父或伯父挑上1只鸡和若干红蛋到外婆家报喜。生男孩,挑公鸡;生女孩,挑母鸡。红蛋则根据外婆家亲属多少而定。每户至少两个,多则不限,但必须是双数。外则要去女儿家洗三朝。在亲族中邀约三五个妇女,带上甜酒、鸡蛋、婴儿尿布及两只鸡,随同报喜人来到女儿婆家向亲家贺喜,给外孙洗澡,教给女儿一些婴儿护理知识,商定请打三朝的日期。打三朝一般男婴在出生后的前15天,女婴在出生后的后15天内进行。届时,亲友家的妇女带上糯米、甜酒、布段、鸡、蛋等物前去贺喜。外婆家的礼物最重,除猪腿、鸡(蛋)、甜酒、糯米、红糖等食品外,还有送给外孙的衣服、布段、巴盖、背带、小棉被、鞋、帽、银饰等。在酒席上,外婆备受尊重,主人和其他客人都向她敬酒,并唱酒歌酬谢,以表木本之情。宴庆多延续两三日始散产妇满月之日,接外公吃满月酒,外公提雄鸡1只前往。满40天,产妇背婴儿回娘家拜望外公外婆。
生日,新生儿满周岁,要办周岁酒,也叫“请抓周”,外婆家及至亲好友要来祝贺其生日,还要给小孩“剃头”“开荤”“抓周”等。剃头,是请外公或舅为其剃头!有不忘木本之情之意。开荤,一般在男婴4个月、女婴6个月时开荤,有“男开四季,女开六合”的说法。由长辈喂小孩少许肉荤,说些吉语,此后方可吃荤。抓周,是在小孩面前摆放笔、书本、算盘、尺子、食品、酒杯、玩具等,视孩子所抓东西预期其今后的前程、性格、爱好等。朝阳在小孩办了“周岁酒”后,一般就不再办生日酒了。侗乡有“家里有老人,晚辈不办生”和“做九不做十”的习俗,不论有多大年龄,家里只要还有长辈健在,就不能办生日酒祝寿。因而成年人,如家中无长辈健在,也不能在60岁做寿,一般从59岁或61岁起开始办生日寿酒,届时至亲好友前往祝寿。
(三)生产习俗
朝阳村为群山环抱,村民以农耕为主。勤劳的朝阳人在长期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生产习俗,成为悠久的民族文化。
接春,朝阳村有接春的风俗。每年立春后,送春人走村入户,将印有二十四节气、全年天气与农情预测和农业小常识的“春单”送到农家。接春的人家会给送春人一红包或一碗米等,送春人送上一张春单后并道一声:“春来了!”
开秧门,主家邀约亲朋好友,帮忙栽插稻谷秧苗。第一天,在扯水稻秧苗时.由主人先下秧田扯第一手秧,有的还要在秧田边烧香纸、摆供品祭拜后才下田,称“并秧门”。然后其他人才下田扯秧。栽插时,先由一插秧能手在稻田中央插五兜秧横竖都很直的直行,叫“拉直行”,其他人则傍直行栽插。插秧期间,主人热情招待帮忙的亲朋好友喝“栽秧酒”,一日四餐。栽秧时遇到下雨,也不会停歇至今朝阳都还流传“栽秧莫躲雨,打谷莫歇凉”的俗语。
撵山,是朝阳人的狩猎习俗。解放前,对专业猎人,称“山的”,对擅长击杀虎豹的称“打虎匠”。撵山,必备土法制作的猎枪,牵猎犬(“撵山狗”)。猎人多单独活动,以网扣、药毒、枪击、物诱等手段捕获猎物。最主要的撵山是群体狩猎、多在隆冬进行,以野羊、野猪为主要捕猎对象。进山狩猎时,先上香烧纸敬山神。对所获猎物就地分红,头给枪手,脚给追踪人,内脏给猎狗,其余部分按“高坡撵羊,见者有份”的规矩平分。这一活动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民间猎枪的收缴和国家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撵山活动亦停止。
文物古迹
(一)遗址遗迹
重晶石矿遗址, 朝阳村富藏重晶石,曾是玉屏侗族自治县出矿量最高的村,已停止开采。重晶石矿遗址成为朝阳村独有的历史痕迹,大小不一的矿洞向后人展示朝阳曾经蕴藏的宝藏,深浅不一的矿道呈现朝阳村民采矿时的艰辛。勘探时留下的印迹遍布朝阳,矿洞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洞口亦大小不一,洞中怪石嶙峋。
朝阳村重晶石矿主要集中在朝阳组浩林山,矿洞集中在山东北半坡和山南半坡少量矿洞分散在枫木坡组、集美岔、下头塆。
浩林山东北面半坡,即朝阳组下寨村活动室后的半坡上,为主要开矿带。有露天矿开采区2片,矿洞16个,多个矿洞已坍塌。在露天矿周围分散着7个矿洞,其中2个洞直穿浩林山通到山南洞垴上。露天矿区之上,5个矿洞呈线状横列。沿东50米,鱼塘之下左右路两边各有2个矿洞。洞口大多呈拱形,宽1.2~1.4米高1.4~1.7米。一条3.8米宽的砂泥路直达矿洞,矿石由货车运输。
浩林山南面,即上寨洞垴上,为第二集中开矿带。矿洞11个,主要分布在山腰中部、中上部,山脚有小溪流经。洞口大多呈拱形,宽12~14米,高1.4~1.7米。地势较低的洞口有地下水流出,个别矿洞口被泥土、矿石掩埋,可见其轮。从山沟小溪有一条马车道盘桓而上,路宽1.7~2米,由矿渣、泥土建成。车道向东有两个岔道,分别通往不同的矿洞,主道途经矿洞直通山顶,向下通往山东北矿洞。山腰处有垂直而下的山沟,沟宽2米,矿流多从此处倒下,矿带中央,不通马有矿洞旁边、遗留有运输矿石的索道,曾将矿石传送到离矿洞口有30米远的公路!为确保周边村民及家畜安全,矿洞口用水泥板封住洞口,按顺用红色油纸标注“朝阳①”“朝阳②”等字样。
(二)地质遗址
朝阳村地质构造独特,有多处天然裸露地质断层。根据2016玉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普查,发现地质构造点和朝阳断层点。
地质构造现象点位于朝阳村北部200余米,南北向沟谷东侧边坡上,洞比公路旁,北纬279°9'10"东经1085273"。沿沟谷有一条近南北向的逆冲断层,梅点位于该断层东盘,发育尖棱、箱状褶皱构造,为南北向的主应力挤压形成一轭褶曲构造,呈南北向对向挤压,北为尖校褶皱,南为箱状皱,北边尖校褶翼产状分别为268<25°、76<40°,东面产状20<5°,南边箱状褶皱两翼产状分别)55<45°、115<30°,反映受由南向北的作用力形成。该共轭区域近南北向断层东黏牵引构成。
朝阳断层点、位于朝阳村南50米,北纬27°9′19″东经108°52′57″。两盘地层为灰一深灰色中厚层状细一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断面产状135<60,沿顺层面发育8~15厘米厚断层泥,断层破碎带宽1米左右,破碎带中发育方解厂脉(脉)和断层角砾,断层上盘(南东盘)发育牵引智皱,指示上盘上升的逆冲特征推测断层为先张(方解石张性角砾)后压的逆冲断层。该点露头较好,性质特征明。
围朝阳村有2个囤,即下寨囤上、尖坡囤,始建时间不详。朝阳村的囤建离村寨较近、地势险要且易守难攻的山顶,四周用岩石砌成高墙,内挖战,用防御。囤内面积不大,可防守又可居住。墙内囤积粮食、水、土炮、火药等。坐囤(短暂居住在囤内)的历史始于清朝,沿至民国。根据村民回忆,当地人据之险,坐囤防范土匪和“抓兵”。民国时期,周边匪患猖獗,相邻村寨以敲锣载等方式相互报信,村民带上一家老小、担起粮食,到附近坐囤,待匪患离开后再回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泰民安,囤失去了原有价值,未进行修缮、维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织草鞋、俗称“打草鞋”,就是用稻草、麻等为材料编织的鞋子。是朝阳人的一项传统技艺。过去,朝阳人物资贫乏、布鞋的成本较高、男女老少中,不少人一年四季都常穿草鞋。草鞋既经济实用又轻便防滑,无论是天晴落雨,甚至冰雪天都能穿。早期,朝阳村的成年人,基本上都会打草鞋,纵然有个别不会打的,也不用买、常以互换劳力的方式,找寨邻帮助打草鞋穿。打的草鞋,多是自给自足,有的也打些章鞋在赶场时拿去卖,换些盐巴、火柴用。
打草鞋的材料主要是稻草和麻等,或在稻草里掺一些旧布条,这样打出的草鞋,更结实耐用。打草鞋的工具简单、易操作,通常一个草鞋耙子、一个用弯木或竹做的腰弓、一个圆木锤就能打出一双草鞋。艺术熟练的师傅不用什么工具,一根木棍当草鞋杷子,一根绳子拴在腰上当腰弓,坐在草地上,双脚伸直蹬着牵有草绳的棍子,就可打草鞋了。
打草鞋的方法简单易学,主要有三个步骤:捶草、搓绳、编织鞋底、修整穿耳的棍子,就可以打草鞋了。捶草搓绳是打草鞋的第一步,将在水里浸泡过的稻草,用圆锤捶软备用。搓绳是为了制作打草鞋用的筋,取几根稻草分成两份,用手搓成绳,绳粗与筷子相近,长度在1.6米至1.8米间,根据草鞋大小适当增减。编织鞋底较有难度,先将草绳对折成2根,通过草鞋耙子和腰弓固定,以单根稻草来回编制鞋鼻子,再将草绳分成四份编制船形鞋底,在适当的位置安上每边2个草鞋耳子,最后编鞋跟。修整草鞋主要是用剪刀将鞋子周边的稻草头、毛边等稍作修剪整理,用细绳将鞋鼻子、耳子、后跟串起来,形成鞋带,一双草鞋基本制作完成。
竹编就是把竹子划出篾片或篾丝,编织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手工艺。朝阳出产的竹子种类较多,资源较丰富,有南竹、金竹、苦竹、水竹等。竹编工艺在朝阳村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的竹编名器,也有许多工艺精湛的竹编艺人
侗家竹编品种众多,用途多种多样。生产用具类竹编主要有筐、簸箕、米筛。
竹编制作的工具主要有锯子、篾刀、刮刀等。竹编制品一般由划蔑和编制两个过程。划篾从选料开始,要根据编制的东西选择竹子的种类,竹龄在三年以上的老管子、将竹子劈成两半,劈成适当的小条,用刀把竹子的内节削平,再按照竹编器物的需要、将竹子加工成篦片或丝。竹编的编织方法很多,有垂直经纬编、六角六方编、转角立体编、回旋还原编等,基本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并充分交叉利用疏偏、穿、锁、扎、套等多种编织技法,千变万化,花样丰富。编织结束后,要对编织物进行收口,其收口的编法很多。
木雕,朝阳村的木雕有两种。一种常见于朝阳的传统民居,主要装饰于房、门、窗品柱和部分家具。技法有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多种。图案主要为人物、花草、竹木、虫鱼鸟兽。朝阳民居的吊柱和走廊栏柱的柱头,常有圆雕图案,圆形、方形各异。还有一种就是根雕,顾名思义就是在树根上雕刻。原材料取材于朝阳山中的树根、枝、枝瘤等依据树根天然形态,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摆件、器皿艺术形象作品。茶油林组村民吴继中是根雕爱好者,自学根雕,他家里摆放了许多根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