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有困难,找老黄牛!”已成为群众们的口头禅。这位被群众称为“老黄牛”的人,正是玉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康华社区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榜兵。
刘榜兵(右一)
“刘书记这人没得架子,不搞虚的,也不绕弯,做事公道,处理问题果断,帮社区办了不少实事、好事。”提起刘榜兵,社区居民们赞不绝口,在他们心中,这位第一书记是大家的“贴心人”。
2023年5月,刚刚结束瓮袍村驻村工作的刘榜兵,马不停蹄辗转康华社区。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开展入户走访
2023年10月,刘榜兵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康华社区居民刘菊香因儿子早年去世,其儿媳吴银平户口一直迁不过来,导致孙女无法就近入学。了解情况后,刘榜兵主动联系辖区派出所户籍窗口,咨询户口迁移所需具体条件和流程,经多方沟通协调后终于把户口迁回。吴银平拿到户口簿时,激动地流泪:“感谢刘书记,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
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玉屏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着来自田坪镇、亚鱼乡、朱家场镇等地893户3639名易地搬迁群众。如何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刘榜兵一直思考的问题。
“家里有多少人口、劳动力在哪里上班?主要收入有哪些?粮食够不够吃?合作医疗缴了没?小孩在哪里上学?”刘榜兵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了一天的入户走访工作。在搬迁户陈红梅家,他仔细询问一家人的身体状况,关切了解孩子学业和其丈夫工作情况。
“刘书记对我们特别负责,像家人一样,经常来关心我们。”康华社区居民陈红梅说。
“民生无小事”,刘榜兵时刻谨记,他常说:“群众不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对搬迁群众来说,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刘榜兵和驻村工作队及社区干部,坚持每月排查跟踪搬迁群众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工作。两年来,共组织49人次参加电焊、厨师等各类技能培训班,建立易地搬迁就业动态台账885户3480人,目前已有774人在县内就业。
2024年以来,刘榜兵推动社区“微市场”“充电桩”等项目落地启用,指导仓储项目开工建设,他还提出招商建议,助力社区扶贫车间经营管理、提升效益,使得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32万余元。
今年6月,康华社区内的贵州吉天华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玉屏分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可容纳社区100余名居民就业。40岁的搬迁户万秀菊便是其中一员,因身体不便,她一直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楼上居住,楼下务工,还能照顾小孩,真不错。”万秀菊说。
此外,刘榜兵还借助社区区位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推动建成了2210㎡停车场、1045㎡仓储物流、468㎡小微市场、400㎡电动能源站、6个充电桩、46盏太阳能灯等基础设施,成功组建红色物业。这些项目的落地,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他就是头‘老黄牛’。”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姚娟这样评价刘榜兵:“工作认真负责,群众的事都亲力亲为。”
今年,刘榜兵荣获“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说:“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挑战,我将继续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