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炜煜:以产科为阵地
在无影灯下书写帮扶答卷
从珠江之畔的东莞到武陵山区的玉屏,跨越山海,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农炜煜,作为“莞爱铜行”医疗帮扶专家,带着二十八年的临床积淀,以无影灯下的坚守和手术刀上的精准,在玉屏侗乡播撒下医疗火种。

在玉屏人民医院产科病房,农炜煜正带领同事例行查房。她细致地为产妇做检查,耐心询问恢复情况,身旁的年轻医生们专注观察学习——这一幕,正是她帮扶日常的生动缩影。 患者家属杨胜兰感激地说:“医生查房很负责,我侄女恢复得很好,明天就能出院了。” 2024年7月22日,刚抵达玉屏的农炜煜,当晚便直奔病房熟悉情况。“这一年能为玉屏做些什么实事?”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她心头。答案,在首个急诊任务中便已清晰呈现——一名孕妇血压骤降,B超未提示腹腔出血,转诊上级医院需1小时,休克风险迫在眉睫。农炜煜敏锐地从患者“几乎没吃东西”的细节中捕捉关键信息,判断为“摄入不足所致的血容量不足”。果断处置后,患者血压迅速回升,一场转诊危机化于无形。年轻医生们目睹这场“教科书级”救治,深刻体会到玉屏最急需的是实战能力。 玉屏人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吴婷深有感触:“感谢农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产科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让我们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为我们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财富’。” “产科手术刀,一刀担两命”,农炜煜深知这份重量。为了精进技术,她曾多次前往广州、杭州、北京向顶尖专家求学,练就了“轻、重、缓、急”的精准刀法,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放下刀具,依靠双手的敏锐触觉辅助分娩。2024年11月,面对一位经历第四次剖宫产的孕妇,层层疤痕组织让手术异常艰难。农炜煜果断选择“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刀在组织间隙谨慎游走,精准避开粘连区域,最终母婴平安。这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标志着玉屏处理复杂产科病例的能力实现了突破。 除了直面重症,农炜煜更注重“防患于未然”。针对玉屏极端病例较少的现状,她积极推动开展“脐带脱垂”等产科急症应急演练——这类病例留给医生的黄金抢救时间往往不足十分钟,堪称“生死时速”。演练的价值,在2025年6月19日得到了完美验证:一名羊水过多的产妇破水后胎心骤降,农炜煜检查发现“脐带脱垂”,当即用手掌上托胎头,死死护住胎儿生命线。她不顾肩膀剧痛,半躬着身子持续托举,与推车一同冲向手术室。六分钟后,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划破寂静。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取得胜利,正是日常演练成果最生动的体现。 虽然派驻在玉屏人民医院,农炜煜的帮扶半径却覆盖了全县。2025年4月23日深夜,玉屏妇幼保健院一名剖宫产术后11天的产妇突发持续出血,血压难以维持。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农炜煜飞奔而至,通过远程指导与现场处置相结合,联合多学科团队最终成功止血。“我的帮扶定位是整个玉屏”,这句朴实的承诺,化作了她跨越院墙的坚定守护。 农炜煜表示:“我们秉持‘东莞所能’‘玉屏所需’的帮扶理念,通过定期开展科室培训、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操作指导、危重症抢救演练以及远程会诊,将东莞的前沿理念和实用技术倾囊相授,努力填补玉屏妇产科领域的一些技术空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深知技术扎根的重要性,农炜煜自费购置“妊娠子宫软体模型”,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指尖可触的教学;在妇幼保健院成功开展“宫腔镜下吉曼环放置术”“子宫纵隔电切术”;更创新推出“每周微课堂”“住培医师交班竞赛”,让年轻医生在模拟与实战中快速成长。 在玉屏人民医院产科病房的阳台上,农炜煜种满了花草。她常和同事一起浇水、修剪,说“接生孕产如同培育花草,都需要在精细中追求质量”。她还将国画笔法中“如锥画沙”的控笔之道融入手术感悟,以此打磨刀尖上的技艺。这些术外的修行,恰是她传递给后辈的珍贵医者素养。 “我坚信玉屏人民医院妇产科团队完全有能力为当地妇女儿童筑起更坚固的健康防线。”农炜煜说。一年的帮扶时光如水流逝,任务虽有期限,情谊却无尽头。这段跨越山海的情谊,不仅丰富了我身为医者的职业厚度,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在健康中国行动中,每一份执着微光的意义。 莞爱铜行,步履不停。农炜煜用手术刀在玉屏刻下精准帮扶的刻度,用日夜坚守托举起侗乡的新生希望。她播撒下的医疗火种,正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终将化为“带不走的妇产科力量”。